![]()
大家知道,中国是茶叶大国,历史悠久,但传统做茶叶的到现在没有一家上市公司;而那些做茶饮料的上市公司,一旦上市就受到追捧。
于是有人问,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
我认为,出现这种抱怨的人一定没有研究年轻人的心理,没有研究年轻人在消费时在想什么。
之前我们讲过,日本消费专家三浦展写过《第四消费时代》和《第五消费时代》,书中讲到消费的个性化变化——个人认可一件商品,不仅因为实用性,不仅因为物质层面,还因为情绪、个性、价值观。对某个品牌的认可,可能代表一种流行、一种价值观,或年轻人的某种情绪。
现在很多企业越做越难、产品卖不出去,正因为他们不研究市场、不研究大家在想什么,所以看到别人的东西卖得好,就觉得莫名其妙。
比如泡泡玛特这家上市公司,为什么市值能超过三千亿?而过去在中国市场上非常火爆的、物质年代的产品,比如做食用油、做酱油的企业,市值曾经很高,但现在代表情绪价值的企业市值,已远远超过那些做食品、做酱油的。
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些企业抓住了大家的情绪,大家愿意为精神价值买单。
中国的消费已进入个性化时代。这几年出现的潮玩、国货潮品,绝大多数是由年轻人拉动的。不见得这些东西有多贵,但一旦与大家的情绪、内心灵魂契合,就会卖得特别好。
所以我们一定要研究、一定要意识到:中国的消费已由年轻人主导。过去我们讲Z世代、95后,未来将是00后、10后主导。如果还守着老一套,产品不能带动情绪、不能契合价值观,肯定会被抛弃。
![]()
从这个角度说,主要是我们对市场研究不够。你以为老老实实做东西就行,但如果你做的东西和大家想法不一致,做得再好也没人要。贵的不一定是大家追求的,甚至现在一些非常简单、简约、便宜的东西,反而成了年轻人的流行。
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情绪价值。
现在情绪价值产业——情绪经济,产值已超过两万亿。有人预计,到2029年至2030年,可能达到四万五千亿到五万亿的规模。我认为这非常有可能。也就是说,在大家的消费中,人们越来越愿意为“我喜欢”“我感受好”买单,为自己的精神、情绪买单。这一定会成为一个趋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