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讲到打字和语音输入,有朋友留言说她一年级的孩子能和豆包对话,想要什么都直接语音问豆包,不需要家长帮忙。由此我想起曾带朋友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去玩皮划艇,两小时内,从划桨的方向、船的惯性、水滴在湖面波纹的干涉现象,到岸上鸡鸭羊狗的特点,聊个没完。上岸后,我和朋友感叹他娃好奇心爆棚且乐于思考,朋友说孩子日常和豆包就是这么聊天的。
这两个小故事很生动地展示了,当输入法从打字变成语音后,年幼的孩子们可以怎样自如地去探索世界。
Seymour Papert 在《Mindstorms》这本书中问:让孩子们从手写作文改成电脑打字到底会带来哪些改变?当然不仅仅是整洁的页面、没有拼写错误。文章重新誊写一遍是多费劲的操作呀,改成电脑打字后,孩子们终于能用批判的眼光重读自己的文章、来回修改甚至大幅调整,由此带来的思考深度的提升才是更宝贵的收获。
今年七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华师大办的智能教育分论坛。倪闽景馆长的开场演讲高屋建瓴地指出了 AI 时代教育创新的方向,但接下来一堆学校分享的案例却都只是个性化应试,甚至有用数字孪生校园监控学生的行动轨迹。大家的想象仅局限在“更快的马车”,跑得越快越感觉窒息。
后来我在圆桌上分享了超脑黑客松和人机共生挑战的实践,那些孩子们用 AI 进行的创造令人耳目一新,孩子们被 AI 赋能后的力量感令人动容。领导们纷纷表达了兴趣,但我很清楚我做的这些只是精彩的甜点,占据学生绝大部分时间的学校生活才是正餐,而那时的我并不知道马车要如何升级换代成汽车。
如今我加入学校、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两个月,迷雾散开了一点点,浮出模糊的小径。有想象,有实践,汽车能带我们去往怎样的远方,答案会一点点被发现与创造。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