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陆既白
编辑/世界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陆,10月底官方发布的一条视频引起热议,昔日风光无限的王自如竟然坐在人来人往的绿皮火车里吃着泡面,那个模样看起来些许惨淡,他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小陆带着大家来了解一下。
![]()
![]()
绿皮火车上的泡面与亿元债务:王自如的对赌困局与创业者的韧性
10月22日的绿皮火车里,泡面的热气混着老木头座椅的味道飘满车厢,王自如缩在硬座上,塑料叉搅着碗里 的面条,对着镜头坦承自己欠了一个亿,早被法院限高。
评论区瞬间炸了——这不是当年跟格力深度绑定,被网友戏称为“格力之狐”的王自如吗?怎么就成了买不了高铁票的失信人?
![]()
不少人先入为主把这笔债算到格力头上,其实真没董明珠什么事,这颗雷,是他十几年前自己踩下的,根源就俩字:对赌。
说白了就是投资方和创业者签的“业绩赌约”,官方叫估值调整机制,创业者达到目标能拿更多资源,达不到就得还钱、让股权,狠的还得个人兜底。
王自如当年创办ZEALER,正是靠着对数码的一腔热血,那时候智能手机刚兴起,他拿着相机拍评测,拆解手机时镜头怼着芯片讲参数,硬核风格很快圈粉。
![]()
可做公司烧钱啊,实验室要买设备,团队要发工资,他只能找投资,就是这笔救命钱,成了后来的催命符。
2016年前后,上海曙辉创业投资中心给ZEALER投了钱,条件里就藏着对赌条款,2019年业绩没达标,麻烦彻底找上门——不仅要还3383万本金,每年还得付12%的利息。
这利率有多狠?算笔账就懂,3383万一年利息就是406万,相当于一个普通创业者十几年的净利润。
![]()
他不是没挣扎过,2021年8月从ZEALER退股,把市区的房子卖了,代步车也换成了二手的,能变现的股份全抛了,可窟窿还是没填上。
2024年1月,深圳南山区法院的强制执行通知下来,执行标的就盯着3383万本金,算上五年利息2030万,再加上违约金、诉讼费,还有员工赔偿和公司遗留债务,总账一算,刚好卡在9000万到一个亿之间。
对赌协议的杀伤力,往往藏在“个人连带责任”里,这意味着公司还不上钱,就得创业者自己掏腰包,房子车子存款全算在内。
![]()
王自如不是第一个栽在这上面的,俏江南的张兰当年为了融资签对赌,最后不仅丢了公司控制权,还被列为失信人,只能在国外打零工;ofo的戴威更不用提,2017年跟投资方签的对赌协议到期,业绩没达标,数十亿押金窟窿至今没补上,他自己也成了“老赖”。
王自如说现在重新创业就是为了还债,可这一个亿真不是那么好还的,2023年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初创公司平均净利率不到8%,能做到20%的都是凤毛麟角。
就算他运气好,新项目年营收5000万,净利率20%,一年纯利也就1000万,不吃不喝还得十年,现实更骨感,光是每年406万的利息,就够压垮大部分小公司。
![]()
回头看他的创业路,其实早有伏笔。2012年刚起步时,雷军的盛维基金投了200万,占了25%股份,那时候ZEALER估值才800万。
2014年OPPO、金立、步步高三家手机厂商凑了600万,只拿到9%股份,估值一下涨到6700万。
钱是来了,质疑声也跟着来——拿了手机厂商的钱,评测还能客观吗? 真正的转折点,是2014年跟罗永浩的那场辩论。
![]()
三个小时直播里,罗永浩拿着ZEALER的赞助合同截图,一条一条扒“收了钱就替厂商说话”的证据。
那场辩论让王自如的粉丝从70万涨到几百万,可ZEALER的“独立评测”招牌彻底碎了,有老粉在论坛发帖说“以前看他评测买手机,现在总觉得他在替厂商带货”,核心用户开始流失,不过按照王自如自己的说法自己接下来要干的比罗永浩之前的项目还要厉害。
![]()
商业模式的硬伤也在那时候暴露出来,ZEALER的业务分三块:评测视频赚吆喝不赚钱,实验室买一台检测设备就要几十万,维修业务本来是盈利希望,可要做大就得跟手机厂商合作,又绕回“独立性”的死循环。
![]()
更倒霉的是,2016年短视频火了,用户都爱刷几十秒的快内容,ZEALER那种动辄十几分钟的长评测,流量一下就被抢光了。
同样是做科技评测,影视飓风的陈振家就走了另一条路,他爸是圆通总裁,家里不缺启动资金,不用急着找投资签对赌。
他花了五年时间打磨内容,从拍数码开箱到做特效科普,慢慢找到盈利模式,2023年营收直接破亿,网友对比俩人境遇,说得特别实在:“陈振家能试错,王自如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
![]()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刷屏的“堂哥故事”,有个女网友发帖说自己49岁的堂哥,一辈子创业没成功,油嘴滑舌没成家,结果评论区全是共情的。
有人说“他是家族里唯一敢闯的,输了就成了笑柄”,有人写“我爸也这样,卖了房子开厂,最后欠了一屁股债,可他没偷没抢,只是想让家人过好点”。
王自如身上,就有这种“堂哥式”的倔强与无奈,泡泡玛特的王宁说过一段大实话,没成功的时候,投资人说他“相貌平平,说话没感染力”;等他把公司做到上市,这些评价全变成“沉稳有远见”。
![]()
![]()
创业有输有赢
创业这事儿就是这样,成了功成名就,输了满身骂名,王自如当年要是赌赢了,现在可能就是数码圈的领军人物,可对赌协议的利滚利,把他从写字楼拽进了绿皮火车。
但你要是说他彻底垮了,好像也不对,他在视频里说,现在每天睡六个小时,跑工厂谈合作,手机里存着几十家供应商的联系方式。
有网友拍到他在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市场,跟商户讨价还价,身上穿的还是几年前的旧外套。这种“输了再爬起来”的劲儿,其实是很多创业者的常态。
![]()
2024年中国创业数据报告里写着,每天有1.2万家新公司注册,同时有8000家公司注销,可就算这样,还是有人前赴后继。
就像当年的罗永浩,欠了六个亿,靠直播带货一点点还,现在又做起了AR创业;新东方的俞敏洪,教培行业遇冷后,带着老师转型做农产品直播,照样把东方甄选做上市。
王自如的亿元债务确实沉重,对赌协议的坑也值得每个创业者警惕,但他坐在绿皮火车上吃泡面的样子,不是失败的终点,更像一个中场休息。
![]()
他曾经踩过的坑,比如拿了关联方投资影响公信力,比如签对赌协议没算清风险,都是后来者的前车之鉴。
创业从来不是一场只赢不输的游戏,有人站在风口飞上天,就有人摔在泥里再爬起。
王自如的故事里,有对赌协议的残酷,有资本规则的冰冷,但更有普通人在挫折里的韧劲,他或许现在还欠着钱,还坐不了高铁,但他没躲没逃,愿意重新出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