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共同社报道,11月7日一则消息引发中日两国乃至国际社会关注——日本北海道产冷冻扇贝已正式面向中国出货。这是自2023年8月中国因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而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后,日本水产品首次恢复对华出口。日本农相铃木宪和在7日内阁会议后的记者会上证实了这一消息,他透露约6吨冷冻扇贝已于5日启运发往中国,后续还计划在10日发送海参。看似简单的货物运输,背后却藏着多重不简单的信号,既关乎两国食品安全合作,也牵动着经贸关系与国际社会对核污染水问题的关注。
![]()
时间回到2023年8月24日,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首次排海,这一决定当时就引发全球范围的质疑与反对。中国海关总署为保障国内消费者食品安全,当天便发布公告,自8月24日起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这一措施并非针对日本经济,而是基于对民众健康负责的必然选择,毕竟核污染水排海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此后近15个月里,中日双方就核污染水问题及水产品贸易进行了多轮沟通,直到2024年9月20日,中国外交部才发布消息称双方达成共识。中方明确表示,会在有效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下的长期国际监测和参与国独立取样等监测活动后,基于科学证据调整紧急预防性临时措施,逐步恢复符合规准的日本水产品进口。这次北海道扇贝出口,正是这一共识落地的首个实际案例。
![]()
选择北海道扇贝作为首批恢复出口的产品,本身就体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北海道位于日本北部,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较远,且当地渔业生产长期以来有着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在恢复出口前,这些扇贝经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及中日双方的多重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食品安全标准,这才获得了对华出口的“通行证”。对日本渔业从业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过去一年多,受出口暂停影响,日本不少渔业合作社和加工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库存积压的困境,北海道扇贝养殖户更是多次呼吁政府推动对华贸易恢复。如今首批货物启运,让他们看到了行业复苏的希望,但也清楚这种机会建立在严格的安全检测之上,容不得丝毫侥幸。
![]()
从中国角度看,这次恢复出口释放的核心信号是“安全第一、科学为基”。中方从未关闭与日本在水产品贸易领域合作的大门,但合作的前提必须是确保产品安全。后续中方会持续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长期监测,对每一批次进口日本水产品进行严格抽检,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将立即停止相关产品进口。这种“逐步恢复、动态调整”的模式,既维护了国内消费者权益,也为其他国家处理类似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参考样本——在全球经贸合作中,安全与信任是基石,任何合作都不能脱离科学依据和责任担当。
![]()
对中日经贸关系而言,水产品贸易的部分恢复是双方务实合作的积极信号。中日互为重要贸易伙伴,水产品贸易曾是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共识的落地和首批货物的出口,为双方进一步拓展经贸领域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提醒双方,只有在相互尊重、科学务实的基础上沟通协作,才能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国际社会也在关注这一进程,希望看到中日双方能以此次合作为契机,为全球应对核污染水排海带来的挑战贡献建设性方案,共同维护全球食品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