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当书本里的农耕知识照进现实,当课堂上的团队协作落地田间灶头,会碰撞出怎样的成长火花?2025年11月6日,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中心学校七年级的同学们怀揣着期待与好奇,奔赴董家河李湾村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启了一场“体验农耕辛劳,掌握生活技能,锤炼团队精神”的沉浸式劳动实践之旅。
【带着憧憬向田野出发】
![]()
清晨的校园里早已被雀跃的氛围填满,师生们在指定地点整齐列队集结,带队老师细致点名后,大家怀揣着对劳动的期待,有序向董家河镇李湾村劳动实践基地进发。一路上,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满是对这场实践之旅的憧憬。抵达基地后,一场简短而庄重的开营仪式正式拉开活动序幕。老师向同学们生动阐述了本次活动的意义与流程,并着重强调“安全第一、团结互助、体验为主”的核心原则。
![]()
【红薯地里的“寻宝”大作战】
![]()
![]()
徐国东书记为同学们开启了一场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农耕讲堂。他细致讲解了红薯的生长节律、生态特性与营养底蕴,随后还亲自拿起工具示范挖薯要诀。同学们凝神专注,把徐书记示范的实用技巧和讲解的知识要点都默默记了下来。接下来,同学们分工协作、配合默契,有的蹲下身仔细观察藤蔓脉络找红薯位置,有的握着铲子轻轻刨开土层探查薯形。当一个个饱满圆润、红皮亮眼的红薯破土而出时,田间地头瞬间响起阵阵收获的欢赞。
![]()
【土灶边的“厨神争霸赛”】
挖红薯活动落幕,同学们稍作休整便即刻投入集体烹饪环节。大家自发分工、默契协作,各环节衔接有序、高效推进。过程中,大家各司其职却又互帮互助,遇到问题共同商讨解决,在老师的安全监护与适度点拨下自主完成全程操作。当一锅锅香气四溢的菜肴陆续出锅,同学们将作品集中展示,分享创作中的协作点滴,脸上满是自豪与喜悦,热烈的掌声与欢声笑语萦绕全场。
![]()
![]()
![]()
午餐时刻,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挖的红薯、亲手炒的大锅菜,搭配香甜的米饭,每一口都是劳动的芬芳与幸福的滋味。同学们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在味蕾的满足中,更深地理解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内涵。
![]()
【自然材料里的秋日创意】
![]()
餐后的文创环节同样充满乐趣与惊喜!大家围坐一堂,以自然为灵感,将手边的简易材料玩出了新花样 —— 透明的矿泉水瓶、带着草木清香的红薯杆,还有色彩斑斓的秋日叶片,都成了创作的绝佳素材。在亲手裁剪、拼接、打磨的实践中,大家沉浸式感受着自然材料的肌理与美感,在大胆尝试与默契配合中不断迸发创意火花,悄悄锻炼了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这些带着手温与巧思的作品,最终都化作了这次活动中独一无二的秋日纪念,定格下此刻的欢乐时光与专属回忆。
![]()
![]()
这场秋日劳动实践,以汗水为墨、协作作笔,在同学们的青春画卷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田间挖薯的默契配合,到灶边炒菜的烟火暖意,再到文创创作的奇思妙想,每一份付出都有回响,每一次协作都见成长。劳动的艰辛让大家懂了珍惜,团队的力量让大家学会担当,这些宝贵的收获,终将化作前行的底气,伴随同学们在人生的“田野”上,耕耘出更多属于自己的精彩与荣光。(通讯员 曹永洁 曹湘豫 刘小涵 李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