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西藏自治区在政府采购领域重拳出击:一边亮剑典型问题,强化警示震慑;一边颁布翔实指南,手把手教合规操作,从根源铲除猫腻的生存土壤。
在规范政府采购领域所采取的一系列创新举措,通过“典型案例通报”与“新版工作指南”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一套“破立结合”的治理体系,政府采购中常出现“知名品牌”“三甲医院业绩”等看似合理实则有失公平的采购要求,背后存在设置歧视条款、围标串标、乱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
对此,西藏财政厅采取“破和立”策略
“破”:通过发布典型案例通报,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震慑
![]()
![]()
![]()
![]()
![]()
“立”:通过制定《政府采购工作指南(2025年版)》,为采购全流程提供标准化指引
![]()
![]()
典型案例通报的三大亮点
完善制度设计,强化规则刚性
针对采购人设置歧视性条款、代理机构乱收费等问题,通报援引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行为红线,推动需求管理标准化,规范保证金收取范围。
强化监督问责,构建全链条监管
通过线上平台(如中国政府采购网)核查材料真实性,推行“一案双查”,严惩行贿受贿双方,并探索“双盲”评审以减少人为干预。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公平竞争
通过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将法律条文转化为警示教育素材,帮助市场主体明晰行为边界,清理隐性壁垒,保障中小企业公平参与。
全流程规范
《工作指南》从五个环节系统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预算管理:
强调“应编尽编、应采尽采”,通过预算一体化系统实现全程电子化监管,将工程项目纳入采购预算,杜绝无预算、超预算采购
需求管理:
建立“调查—审查—风险防控”体系,对大额项目强制开展需求调查,禁止设置歧视性参数,并将需求管理纳入内控体系
过程管理:
严格限定非公开招标方式的适用条件,禁止收取无依据保证金,免费提供电子采购文件,明确评审专家随机抽取与回避原则
履约验收:
明确采购人为验收第一责任人,对长期项目实行分段验收,要求公共服务项目引入服务对象参与,并规定资金支付时限(10日内)。
数字化管理:
全流程电子化操作,信息集中公开,并嵌入信用监管(如“信用中国”查询),对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
未来方向
西藏的“破立结合”模式具有三重价值:
- 治理创新:从被动监管转向主动预防,从事后惩处转向全过程规范;
- 系统重构:通过制度约束与技术赋能,构建透明、竞争、监管并重的政府采购体系;
- 示范意义:为全国政府采购领域提供了可复制的“问题曝光+制度构建”治理范式。
未来,西藏将延续“以案促改”思路,通过常态化通报与动态更新指南,持续优化政府采购环境,助力全国政府采购高质量发展。
西藏的改革实践表明,政府采购领域的治理需兼顾“警示性”与“指导性”,一方面,通过典型案例曝光形成威慑,倒逼各方规范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精细化指南提供操作依据,推动政府采购从“程序合规”迈向“绩效导向”,这种思路,对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来源: 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