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儿立冬!常言道“冬至饺子夏至面”,立冬吃什么?按照大自然的规矩,吃肉就行。饭搭子组想起来了嘬骨头,就去找骨头馆子看看。
说起来,在北京骨头馆是在卤煮、羊蝎子之外,另一种能独立撑起一顿大餐的品类。究其原因,与卤煮、羊蝎子类似,骨头食材辨识度高,以各类家畜骨头为主角,自带记忆点,不用依赖其他配菜撑场面。
再有就是吃法有专属仪式感,啃肉、吸髓的互动体验强,能满足“沉浸式干饭”的需求。骨头的口味适配性广,酱香、清炖等做法覆盖不同偏好,单人或多人聚餐都合适。
![]()
在北京的街头,骨头馆子里猪肉骨头最流行,是多数门店的核心品类。这大约是因为第一猪骨头性价比更高,价格亲民,适合大众消费场景。其次骨头讲究“嘬”,猪骨骨髓饱满,肉质软糯,适合酱卤、红烧、熬汤等主流做法。还有最重要的,猪肉温和不刺激,受众群体更广,老人小孩都能接受。
当然,牛羊骨头也不少。牛肉骨头主打“牛骨汤”、“酱牛骨”之类的的特色门店,适合喜欢浓郁肉香的人群。
羊肉骨头多集中在清真馆子,为了与羊蝎子火锅区别,常以“羊棒骨”为招牌吸引顾客,一旦打出名声,“好这一口儿”的回头客就常来捧场,不怕没有生意做。
![]()
不管是什么肉的骨头,“大棒骨”是骨头馆子里永远的头牌。当然,最主流的还是猪肉大棒骨。
大棒骨的核心食材是猪的腿骨,带着大块的精肉——骨头上的都是精瘦肉,炖煮后火烧也罢、烤制一下也好,那从内而外飘溢出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鼓囊囔的肉,让人还没有动手,就已经有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畅快,一下子明白了“大快朵颐”的满满幸福感。

骨头的经典在“嘬”,就是吸骨髓。“先啃肉、再敲骨、吸精髓”,那是比直接啃肉还能吃透大棒骨的鲜味。
待把骨头上的肉啃完,用小锤子轻轻敲裂骨头中间,力度别太大,以免有碎骨渣,露出里面的骨髓。
最爽的是直接对着骨孔吸吮——嘴唇贴紧骨头用力一吸,骨髓就能滑进嘴里。小时候,吸完了还不舍得扔,要用筷子头在骨头里头反复捣腾,把所有剩下的骨髓、油脂全吸出来。大人们还会往骨孔里淋点汤汁或生抽,味道更足。
现在骨头馆子里准备了吸管,大庭广众之下,直接用嘴吸实在是“吃相难看”,又不好意思用筷子头捣鼓,很让人失落。
![]()
酱骨头的只是骨头的做法,猪牛羊的骨头都可以“酱”,最常用的是当然还是猪骨,一般也是用猪筒骨、就是猪腿骨。分为前腿骨和后腿骨,肉质紧实不柴,酱卤后软糯入味。
还有一种是猪脊骨,有点类似与羊蝎子,只是不用火锅(用也无妨)。这是老百姓熟悉的吃法,性价比高,骨头两侧附着的瘦肉更多,特别适合喜欢“啃骨头”人群。
![]()
骨头馆是最容易连锁经营的餐饮品类之一。这不难理解:
一是产品标准化难度低,骨头炖煮的配方、时长、调味可量化,无需依赖资深大厨;
二是品类聚焦易运营,主打骨头相关菜品,供应链、后厨流程简化,复制效率高;
最重要的,食客基数大且需求稳定,客单价亲民,家庭聚餐、日常简餐等场景均能覆盖。

在北京寻找啃骨头的馆子,无论是酱香浓郁的酱骨、滋补暖胃的羊棒骨,还是创意融合的牛骨火锅,都能找到令人满足的选择。
猪骨,有家“董家大院骨头庄”,其酱大骨是招牌菜。店家自称使用40余种香料慢火炖足6小时,酱香浓郁。店内环境适合家庭聚餐。
还有一家字号是“犟骨头”,是天津起家的网红品牌,2017年进入北京,以“老汤慢炖+麻辣酱香”风味出圈。这应该是目前骨头品类连锁经营的头部品牌之一,据说全国有超300家门店,北京已经覆盖到海淀、朝阳、通州等10余个区域。(
羊棒骨,有一家“骨氣鼓氣秘制羊棒骨”,是京城羊棒骨的“网红”。号称以新西兰进口羊棒骨为主打,骨髓饱满、肉质细嫩,搭配秘制汤底炖煮至脱骨。
招牌“羊棒骨锅”分量扎实,骨髓可直接用吸管吸食,搭配油麦菜、水晶粉等涮菜解腻。目前在北京有6家分店,推荐中关村店、大兴龙湖天街店。
饭搭子组选择了猪大棒骨,那是从小到大藏在心底的美味。
立冬时节嘬骨头,解馋!

声明:文中使用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包括封面图片均来自百度图片搜索结果,如涉及使用不当,请联系后删除。
提示:
* 本文为“食材界”原创,欢迎业内外媒体转载。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了解相关规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