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招远市与莱西市的交界处,有一座银山,今年42岁的赵洪超退伍返乡后,承包下这里500多亩的山林,一边保护生态环境,拒绝污染项目落户,一边发展绿色生态养殖。埋首荒山八年,先后投入近200万元,依托中国农业大学赵兴波教授团队“科技小院”,创新蛋鸡散养模式,提升鸡蛋品质。如今,赵洪超养殖的“人参蛋”市面上可以卖到十元一枚,而且供不应求,银山绿色生态依旧,并且正在成为赵洪超致富创业的“金山”,他经营的农场获评山东省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
“破坏生态的事,坚决不干”
赵洪超曾是一名服役16年的军人。2017年底退伍返乡时,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接受政府安置,还是回到大山创业?“最终选择回来,是一种情怀。”赵洪超说,“我从小在这片山里长大,当过兵,更觉得建设家乡是责任。而且,我看好绿色农业的未来。”
高中毕业入伍,部队里干的是技术岗,从未务过农的他,对养鸡几乎一无所知。“当时没人支持,大家都说我在干一件完全没经验的事,太不靠谱。”唯一坚定站在他身边的是妻子刘新,她放弃了城里的稳定工作,跟着他一头扎进深山,成了农场里唯一的“战友”。
![]()
赵洪超(左一)跟专家交流养殖技术
两人承包了500多亩山地,开启“两个人+几千只鸡”的创业模式。没有工人,没有帮手,防疫、喂料、捡蛋全靠夫妻俩连轴转。“很多次捡蛋,真是在‘蛇口夺蛋’。”赵洪超说,山上野生动物多,鸡蛋刚产下,可能就被叼走了,损失率很高。
更大的挑战,来自理念与现实的撕扯。他坚持“纯生态散养”:蛋鸡在山林中自由觅食,不催产、不喂激素,自然状态下两三天下一枚蛋。而这样的生产效率,远低于一天一枚甚至两天三枚的“行业均值”。
“我的鸡蛋产量低,售价高,市场接受需要时间,经济压力非常大。”虽然始终不肯妥协,但赵洪超明白,散养鸡蛋的优势,在它的品质和口感,但劣势也很明显,生产效率低、缺乏标准化,市场不认可。
这些年,诱惑不少。有人劝他:“这么好的山林资源,不如搞点工业项目,或者把地租出去,轻松又赚钱。”甚至在经营最困难的时候,他不得不经营其他生意,来补养殖“黑洞”。但无论如何,他的底线绝不松动,“合作可以,但破坏生态的事,坚决不干。这片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
遇病害,4000只鸡“全军覆没”
摸着石头过河的这些年,赵洪超坦言,没少“踩坑”。有一年,他满怀希望引进2000只鸡苗,农场存栏量一度达到4000只。然而从4月到10月,短短半年,一场病害,4000只鸡几乎“全军覆没”,母鸡只剩200只,公鸡不到10只。
更令他崩溃的是,鸡蛋收购价远低于成本,辛辛苦苦养出来的蛋,没人认、卖不动。数百万元的投入,却看不到一丝回本的希望。而这次失败,也让赵洪超开始反思,“我是不是错了?坚持生态散养,是不是一条死胡同?”
转机,出现在今年8月。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加速“下沉”。在当地相关部门牵线搭桥下,中国农业大学赵兴波教授团队联合青岛金源世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科技小院”建到了赵洪超的五谷丰家庭农场,这里正式成为产学研示范基地。
![]()
赵兴波教授在农场(右一)指导赵洪超(左一)养殖技术
专家一进场,就发现了症结所在。“你的散养模式,出发点是对的,但方法有误区。”赵兴波教授直言。数据显示,科学散养鸡的平均产蛋率在50%左右,而赵洪超的鸡群长期徘徊在不到30%,也就是说,一百只鸡,一天只能捡回二十几个蛋,这显然不可持续。
问题出在“过度自由”。原来,赵洪超为了让鸡“更生态”,把整片山林完全开放,任其自由活动。本以为越自由越天然,但专家告诉他,生态不等于放任,绿色更需要科学。过度放养导致很多隐患,首先,鸡蛋散落山林,被野生动物叼食或破损,损耗率极高;而鸡群活动范围过大,难以集中防疫,疫病风险陡增;再者,营养摄入不均,直接影响产蛋性能。
![]()
在农业专家团队指导下,赵洪超的散养基地进行了设施改造升级
“真正的生态养殖,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用技术做‘精细管理’。”与此同时,科技小院团队为他量身定制了分区轮牧、营养补饲、环境管理等方案,既保留山林放养优势,又提升养殖效率与生物安全。
“科技”助力,“人参蛋”供不应求
在科技小院团队的系统指导下,一场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升级悄然展开。赵洪超重新规划鸡舍布局,将养殖区分区管理,圈定活动范围,既保障鸡群运动量,又避免鸡蛋散落损耗;安装饮水系统、喂料设备,并配套环保粪污处理等设施,“既要动物福利,也要绿水青山,一个都不能少。”
![]()
最核心的变革,来自饲料。依托“智能膨化+低温萃取+四联酶切”产业化技术,他的蛋鸡吃上了实验室直供的“特供餐”,由人参、黄芪、红花、迷迭香等中草药科学复配而成,替代传统的自行觅食,确保全程零抗生素、零兽药残留。“这不是普通饲料,是给鸡吃的‘养生方’。”赵洪超坦言,科学饲喂的效果很快显现。
如今,他的蛋鸡产蛋率从不足30%提升至50%,鸡蛋不仅口感醇香,还通过第三方权威检测,获得功能认证。更令人惊喜的是,借助独有专利技术,人参中的稀有皂苷被高效富集到蛋黄中,打造出真正具有健康价值的“人参蛋”。
鸡蛋有了科技支撑和专业背书,销路也随之打开。依托“企业+农户”订单农业模式,只要品质达标,鸡蛋全部由合作企业包销。“现在是供不应求。”不久前,赵洪超又新建了一座现代化鸡棚,计划将母鸡存栏量从1000多只扩至3000只。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王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