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左翼《大西洋月刊》喊“美国正走在输掉对华博弈的路上”,右翼《国家利益》直言“对华强硬冒险必败”,在政治极化的美国,左右翼媒体向来针锋相对,如今却在对华议题上罕见“同框”。
这不是简单的“认怂”,也不是新的舆论话术,而是对中国某种核心优势的集体认可。问题是,这份让美国舆论达成共识的“优势”,真的只是制造业体量吗?背后藏着的,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深层韧性,还是大国博弈逻辑的根本转变?
«——【·左右翼互掐·】——»
美国的左右翼媒体掐架是常态。从总统大选到医保政策,再到对外战略,双方总能找到对立的理由。但最近出现了反常情况。左翼的《大西洋月刊》和右翼的《国家利益》这两个死对头,居然在对华议题上站到了一起。
![]()
图为美国总统特朗普
《大西洋月刊》抛出了一个重磅观点。该媒体明确表示,美国正走在输掉对华博弈的路上。《国家利益》的表态更直接。这家右翼媒体直言,对华采取强硬冒险的策略必然会失败。
在政治极化严重的美国,这种“同框”实属罕见。这绝非简单的舆论跟风,更不是所谓的“认怂”。这种一致背后,是美国舆论界对中国核心优势的集体认可。很多人会对这种转变产生疑问。这份让双方放下争执的优势,真的只是制造业体量吗?
这种共识还在扩散。就连一向立场激进的《华尔街日报》,也刊登了“对华强硬需三思”的评论文章。美国舆论界的这种转变,不是空穴来风。它源于中国一系列实打实的硬实力展现。
«——【·制造业不是虚架子·】——»
很多人会把中国的优势归结为制造业体量。这个说法有道理,但不够全面。中国制造业已连续15年稳稳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这个数据不是凭空而来。中国制造业每年的增加值都能稳定超过30万亿元。在全球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品的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
![]()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
但体量只是基础。更关键的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芯片设计到装备制造,从原材料供应到终端销售,每个环节都有成熟的产业支撑。
《大西洋月刊》的报道印证了这一点。该报道提到,华强北的小工厂能在接到订单后48小时内完成产品原型开发。这种响应速度的背后,是上千家配套供应商的协同发力。美国企业想复制这种模式,至少需要十年时间搭建生态。
![]()
中国制造业已连续15年稳稳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
新能源产业的竞争更能说明问题。2020年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还只有140万辆左右。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飙升到1300多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已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反观美国,尽管推出了《通胀削减法案》扶持本土产业,但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这种产业链的短板,让美国企业很难与中国同行竞争。
中国制造业的韧性还体现在应急能力上。疫情期间,中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口罩、呼吸机等医疗物资的量产。
这种快速转产能力,让《国家利益》的专栏作家不得不承认,美国在产业链完整性上已落后于中国。
«——【·中方态度·】——»
制造业的硬实力只是基础。中国真正让美国媒体忌惮的,是和平发展道路带来的深层韧性。这种韧性体现在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上。中越经贸合作的案例就是最好的证明。
云南的景东盈利渔业有限公司,从今年7月开始向越南出口杂交鲟。到现在为止,该公司已经完成了23批出口订单。在河口口岸,每天都有满载云南蔬菜、鲜花的货车驶向越南。与此同时,越南的榴莲、椰子也通过这个口岸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共建基础设施。中老铁路的通车,让老挝从内陆国变成了陆联国。这种共赢模式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就连美国的欧洲盟友,也不愿放弃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美国左右翼媒体的一致结论,不是认怂。它是对客观现实的理性认知。和中国硬刚必败无疑,这个结论正在成为美国舆论界的共识。
«——【·结语·】——»
未来的大国博弈,不再是零和博弈的对抗。而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新格局。美国如果不能认清这一点,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