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锐
近日,“苹果人”“安卓人”概念的炒作推手户晨风,其多平台账号已被封禁,央视也披露了相关详情。
这场闹剧本应就此落幕,网民舆论却热度未减,有人拍视频叫好,有人整理其相关经历,甚至有人以“户圣”相称进行不当调侃,相关梗至今仍在传播。不免让人疑问,这样一个争议性人物,为何能坐拥抖音超百万粉丝?其实答案恰恰藏在他的“争议性”里,其走红背后有三重关键原因。
![]()
精准拿捏流量的“争议式表演”。户晨风的走红路径清晰且刻意,从街头送钱、购买力挑战积累初始关注,再到制造对立话题步入流量上升期,最终以直播连麦将热度推向高潮。有人视他为“逆袭草根”,也有人斥其为“跳梁小丑”,但不可否认,他的“表演”精准踩中了流量密码。
他用“农村老人养老金购买力挑战”制造话题,以苹果、安卓设备划分人群挑起对立,连麦开场白必问“什么学历”。这些充满戏剧性的操作,既吸引了单纯图一乐的“看客”,也让部分人误将其只言片语当作“真相”。核心是他拿捏了部分群体的情绪对立点,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简化复杂问题,让争议本身成为吸引流量的诱饵。
![]()
流量至上的平台算法纵容。“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持续推进中,此前部分平台对算法的合规应用与监管落地仍有短板。这让不少自媒体平台得以“流量为先”,对争议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视频的播放量、评论量、转发量达标,就加大推送力度,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制造矛盾、传递负面情绪。户晨风的内容恰好契合这种“唯流量论”的算法逻辑,再叠加网友所怀疑其存在的MCN机构运营、流量购买等操作,进一步为他的“做大做强”提供了关键助推。
网友参与造就的流量闭环。网友的各类参与,最终形成了助推其热度的流量闭环。“乐子人”抱着“看个热闹”的心态,对内容传播后果漠不关心;反对者为反驳其观点反复发声,无意间增加了内容曝光;死忠粉则全力支持传播,将其言论奉为圭臬。
![]()
即便此次封禁事件,本应是争议的终结,却反而成为新的热点,不少人未关注事件背后的对错,而是借话题大肆玩梗、引流,从而加剧了网络对立。
一个户晨风倒下了,黑暗中或许还有更多“户晨风式”主播伺机而动,甚至已有不少人正站在聚光灯下,复制着相似的“流量密码”。
![]()
从关注“三只羊”相关产品质量争议,到追问“未成年违法团播”谁在观看,再到困惑“户晨风”等极端主播为何粉丝众多,我们总在寻找“非正常”网红泛滥的答案,却忽略了关键问题——没有凭空滋生的“户晨风”,只有被消耗的公共讨论、被纵容的算法漏洞,以及偶尔放弃理性的“集体围观”。
终结这类“流量表演”,从来不是坐等某个“户晨风”倒下,而是需要三方合力。网友应从“被动围观者”转变为“理性筛选者”,不再为对立话题贡献流量;平台应彻底摒弃“流量至上”的审核逻辑,让制造矛盾的内容无处遁形;各方应共同将网络空间从“比谁更会吵”的竞技场,拉回“比谁更有价值、更有温度”的交流场。
唯有如此,“苹果人”“安卓人”这类荒诞标签才会真正消失,让那些伺机而动的“流量表演者”,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
“苹果人”“安卓人”的荒诞,不应在网络空间反复上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