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开了一场听证会,围绕的正是特朗普政府设立的关税政策。
按理说,这样的场合,特朗普应该底气十足,毕竟他曾亲手提名了好几位保守派法官,按过去的经验,他们大多都会站在他这边。
但这次,情况却大不一样。他本以为这是翻盘的一战,结果却像是被扔进了冷水盆,最信任的人当庭发问,毫不留情。
![]()
特朗普或许没想到,在他眼中“生死攸关”的时刻,靠不住的,偏偏是他最依赖的“自己人”。
听证会上,保守派法官“变脸”,特朗普措手不及
这场听证会的背景并不复杂。事情要从特朗普当政期间推行的那套关税政策说起。他当时以“国家安全”为由,跳过国会,直接对多国商品加税,想借此“整顿”美国的对外贸易体系。
但问题在于,这样的做法到底合不合法?下级法院早就给出了答复,认为总统绕过国会征税属于越权。
于是,特朗普团队把案子一路打到了最高法院。
![]()
特朗普本人对此案极为重视,甚至在听证会前放了狠话,说如果败诉,美国将面临“灾难”,把这场官司形容成“关乎国家命运的转折点”。
但现场的情况却让他大跌眼镜。原本以为会支持他的几位保守派法官,反而成了最先站出来质疑的人。
首席大法官罗伯茨先开口,指出这种征税行为其实最终是让美国老百姓买单。
![]()
他的意思很直接,特朗普搞这出非但没能对外施压,反而是对内征税。
接着,戈萨奇和巴雷特两位法官也站了出来。戈萨奇关心的是总统权力是否被滥用,而巴雷特更进一步,质问总统是否真的有权不经过国会就加税。
这些人可不是谁都能指责的“反对派”,而是特朗普自己当年一手提名进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大法官。
他们的公开发问,无疑是在特朗普的政治算盘上砸了一锤。
原本以为自己的“人马”会帮着自己打赢这场官司,但现在看来,他们更看重的是制度,而不是人情。这一幕,对特朗普来说,绝对是意料之外的“反水”。
![]()
关税政策背后的权力争议,其实早就埋下了隐患
特朗普之所以对这个案子如此上心,是因为这不单单是一个政策得不得执行的问题,更是一场关于总统权力边界的较量。
如果这场官司输了,那不仅意味着他当年设下的关税措施得被推翻,还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连锁反应,打击他的政治信誉。
特朗普的那套关税政策,其实已经被不少经济和法律专家质疑了很久。
虽然他嘴上说是为了国家安全,其实更多是为了拿关税当“筹码”,迫使其他国家在贸易谈判中让步。
这样一来,关税就成了他对外谈判的“武器”,而不是单纯的经济管理工具。
![]()
但问题就在于,美国宪法清清楚楚地写着,征税的权力归国会所有。总统不能单方面决定对谁加税、加多少、加多久。
特朗普跳过国会,直接由行政部门下令加税,这种做法在法律上站不住脚。所以此前几个联邦法院都判定他的做法不合法。
特朗普当然不服,把案子一路上诉到最高法院,想靠保守派占多数的局面博一个翻盘。但他显然没算到,保守派虽然在价值观上和他一致,但在制度问题上却并不愿意妥协。
他们担心,一旦总统可以随意以“国家安全”为由扩权,那今后任何总统都能用这个理由做任何事。到那时,不光是征税,其他政策也可能走上“无监管”的路子,这对美国的制度是个大问题。
这场听证会,其实就是一次“制度对个人”的博弈。特朗普想要的是灵活操作的空间,但最高法院要守的是宪法框架下的规则。
![]()
法官们的质疑,是在明确划出一条红线:总统不能越界,哪怕你有再多的政治支持,也不能动摇制度本身。
结果未出,信号已现,一个制度能否自我修复的试金石
虽然听证会已经结束,但最高法院要给出最终裁决还需要一些时间,可能要等到今年年底。但从法官们的态度来看,特朗普想要彻底翻盘的希望并不大。
即使不被完全驳回,也极有可能被限定在某种“折中”方案里,比如只允许在特定情况下加税,或者要求国会补发授权。
![]()
这对特朗普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他一向习惯用强势手段处理问题,而这个案子一旦败诉,不仅会影响他对外的“强人形象”,还可能连带牵扯出一系列财政和贸易问题。
更重要的是,他在保守派阵营中的“统帅”地位也可能因此受到质疑。毕竟,连他自己挑选的法官都不支持他了,那其他人还会怎么看他?
从国际角度来看,这场官司的走向也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过去几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给全球贸易秩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许多国家因此被迫调整自己的出口策略。
如果最高法院最终限制了总统的征税权,那就等于给全球释放了一个信号——美国的贸易政策或许会变得更可控、更理性。
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风向。中国一直主张在全球贸易中要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而不是随便一个国家一句话就能颠覆整个贸易格局。
![]()
如果美国内部真的开始修正这种“强人模式”,国际社会的博弈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但无论最终判决结果如何,特朗普这次算是被狠狠上了一课。他一贯靠“人治”方式解决问题,但这一次,制度告诉他,不管你是谁,权力都得有边界。
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制度能不能自我修复的试金石。
制度的坚守,是特朗普意料之外的“拦路虎”
回头看这场听证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特朗普说了什么,而是那些原本被视为“自己人”的法官们,最终选择了站在制度这边。
他们的发言没有情绪,没有口号,有的只是冷静的判断和对宪法的坚守。这种场面,在如今党争横行的美国政坛,已经不多见了。
![]()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精明,他以为只要把人安插到关键位置,政策就能一路绿灯。可这一次,现实告诉他,制度不是这么玩的。
哪怕是他亲手挑选的人,也未必会在关键时刻为他“遮风挡雨”。他们要对的是宪法负责,不是对某个人效忠。
这场风波对美国来说,其实未必是坏事。它让人重新看到了制度的力量,也让人明白了总统权力不该无边无际。
对于其他国家,尤其是长期面对美国“贸易霸权”压力的国家来说,这也是一次观察美国制度能否自我修复的窗口。
![]()
特朗普曾说这场听证会是“生死攸关”的战役,的确没错,只不过,对他来说,输赢的标准可能已经悄悄变了。
不是政策能不能继续,而是他是否还能继续掌握主动权。而这次,他最靠得住的“自己人”,却在关键时刻按下了刹车。
结局还没揭晓,但风向已变。
制度的防火墙并没有倒下,反而在这场风波中显得更清晰。特朗普自信满满地走进了听证会,却没想到,真正挡在他面前的,不是对手,而是他原本以为“稳妥可靠”的人墙。
这一回,他或许真得重新审视,什么才是最难撼动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