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学习前置 问题驱动”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的深度落地,规范课堂教学流程,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样态支架,促进教与学方式的系统性变革,淮滨高中教科室本月组织各学科开展了以该模式为核心的新授课例大教研活动。各学科积极响应,选派骨干教师参与“同课异构” 实践,随后围绕课例展开深度研讨,形成了“实践-反思-优化”的教研闭环,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动能。
语文学科张倩倩和李新宇老师分别选取了古典诗词中婉约与豪放风格的巅峰之作——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李白的《将进酒》,为研讨主题提供了绝佳的实践范本,课例生动诠释了“问题驱动”如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研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围绕两节课例,就“前置任务设计的有效性与差异性”、“问题链设计的逻辑性与开放性”、“如何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实现模式运用与审美感悟的平衡”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包学科领导凌端运主任肯定了两位授课教师的智慧奉献与全体同仁的坦诚交流,希望全体语文教师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研讨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今后的教学中大胆实践,持续反思,让“学习前置”成为习惯,让“问题驱动”点亮每一间教室,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滋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沃土。
![]()
数学学科刘志成和宋跃武两位老师展示两节新授课《圆的基本方程》和《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刘老师采用问题导入、激发思考、构建新知体系;宋老师聚焦高频错题、穿插一题多解、激活学生思维。两节课均采用小组讨论、学生互评、教师反馈等方法,将课堂改革落到实处。课后两位老师进行了说课,并开展了课例研讨。包学科领导芦忆主任和樊永胜主任进行了总结,要求全体数学老师注重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精心设计学案,用好打分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
英语学科的陈红老师和王佳妍老师精心准备,将“学习前置,问题驱动”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巧妙,问题设置合理,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展现了该教学模式的独特魅力。课后,全体英语教师围绕两位老师的课例展开研讨交流。大家从教学目标的达成、问题驱动的效果、学生参与度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包学科领导郑立勋主任对两位老师的课例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充分体现了该模式的优势,学生参与度高,问题设置巧妙,有效驱动了学习。同时,郑主任也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老师们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指导。
![]()
物理组马高明老师展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新授课,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演,建构起串并联电路的核心特征与规律;臧贝贝老师则带来《导体的电阻》新授课,巧妙地将实验探究与理论推导相结合,以“导体的电阻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这一核心问题为引擎,驱动学生经历猜想、设计、验证、分析的完整科学过程。课后,两位教师分别就前置任务设计、难点突破策略和教学效果进行说课反思。与会教师分别从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与学生参与度、问题驱动模式下教学评一体化等维度进行点评。张帆主任提出一定要设计真问题,将前置问题与学生深度学习融合,落实课堂改革,让学生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工会主席陈乐银在总结指导中强调,要注重问题设计的精准性和递进性,切实培养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和科学思维,强化学科教研的校本化落实。
![]()
化学学科李苗老师讲授《电离平衡》和本部二年级的宋旭静老师讲授《电离平衡》。两位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形式丰富多样,小组内成员交流研讨、合作探究,展讲板演。之后开展反思和研讨活动。两位教师课前备课充分,课堂上由问题带动,问题层层深入,突出重难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打造高效课堂。第三阶段刘豫淮主任解读了“问题驱动”中问题如何来。他指出:一是来自于课标要求,二是来自于学生预习产生的,三是来自于教师备课。最后刘洪肃主任从整合资源的科学性、课改流程的完整性、教学策略的丰富性高度评价了两位教师的教学,对化学学科课堂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出新的要求。
生物学科熊作伟老师和刘丽老师分别展示了一节《激素调节的过程》新授课例,围绕着“学习前置,问题驱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两位老师课后反思并进行了说课。骨干教师评课时肯定了两位老师的充分准备,紧扣生物学科科学思维的培养,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和 “思维的启迪”;同时提出应把现代科技技术手段熟练应用在课堂教学中。陈主席指出教学中要依据教材内容聚焦学科素养,将宏观教学和微观课堂相结合,课堂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并要求全体生物教师必须转变思想,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政治学科张江柱、李洪强两位老师分别展示两节新授课。张老师结合课程标准以及高二学生学情,通过自学导图、学生齐读,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思维导图,国家领导人上台宣传,师生互动,层层递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李老师的课堂诙谐幽默,学生通过自编自演情景剧导入新课,积分奖励机制激发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两节新授课都采取了“学习前置 问题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发生。在研讨交流环节,两位作课教师围绕本次示范课进行说课,老师代表进行了评课。包学科负责人李俊青主任对大学科教研提出要求,要求全体政治教师务实进取,不断钻研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并落实到日常教学中。
![]()
历史学科彭朵朵和孙存材两位老师,分别呈现了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课例。彭老师通过小组协作、史料分析,层层深入,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孙老师巧妙设置“问题链”,以核心问题驱动学生思考,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生生辩论频繁,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后研讨环节,老师们从问题设计的梯度、课堂生成的把控等细节提出了宝贵的优化建议。包学科领导王进磊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他高度肯定了两位教师的探索精神和教学智慧,并强调,“学习前置”是基础,“问题驱动”是关键,全体历史教师应继续以此模式为抓手,深耕课堂,不断提升历史教学的育人效能。
![]()
地理学科窦丽朋老师与张玮老师均以《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为主题,依据不同的学情和风格,带来了不同的教学设计。之后的课后研讨中,大家一致认可两位老师对“学习前置,问题驱动”模式的落地成效——前置任务精准对接重难点,问题设计符合学生认知逻辑,有效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也针对“部分学生前置任务落实不扎实”、“个性化答案回应不足”等问题展开研讨,共同梳理出改进方向。此外,教研团队还提炼出关联知识点公开课的实用技巧,如两节课需提前沟通前置任务与核心问题的衔接点,形成知识闭环;面对学生回答卡顿,可通过“拆分问题+关联前置结论”引导思考,而非直接给出答案。
体育学科在校田径场成功举办了以“提升课堂趣味性与规范跑操流程”为主题的大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汇聚了全校二十多位体育教师,通过专题分享与互动研讨,共同探索体育教学的创新之路,场面热烈,成效显著。张伟老师围绕“如何利用体育游戏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进行了精彩分享。张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实践,展示了多种寓教于乐、因地制宜的体育游戏。周恩卓老师就“如何规范的进行跑操,进步提升课间操质量”这一主题作了系统阐述。周老师从跑操的集合整队、口令口号、步调节奏、间距保持、精神风貌等各个环节,详细解读了规范化的流程与标准。在随后的交流研讨环节,二十多位体育教师结合两位主讲老师的分享内容和自身的教学困惑,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就如何将趣味游戏更自然地融入不同年级的课堂、如何针对跑操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等议题,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和可行性方案。
本次课例研究活动,不仅实现了“落实教学模式、规范教学流程”的基础目标,更以 “典型样态支架” 激发了教师参与课堂变革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少教师在研讨后表示,“同课异构中不同的前置设计与问题引导方式,让我看到了模式落地的多种可能,也意识到自己以往教学中‘重讲授、轻探究’的不足”;从学生反馈来看,基于“学习前置”的课堂更具针对性,“问题驱动”则让他们从“被动听”变成“主动想”,课堂参与感与知识掌握度显著提升。
教与学的变革,从来不是孤立的行动。本次“学习前置 问题驱动”课例研究活动,以“同课异构”为实践抓手,以“深度研讨”为优化路径,既为教师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也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未来,学校将继续以 “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成果导向”推进教研活动,将“学习前置 问题驱动”模式进一步融入常态课教学,持续探索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有效路径,助力教师专业成长,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