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汾阳市西马寨村利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高粱地内,机声隆隆。4台经过特别改装的履带式收割机在积水的泥泞中奋力前行。然而,深达20公分的积水如同噬人的陷阱,一台收割机再度深陷泥潭,一台挖掘机紧急前来展开救援。这一幕正是汾阳市秋粮保卫战的生动缩影。
持续不断的降雨,使汾阳大地饱受浸泡之苦,全市秋粮抢收陷入困境。55万亩亟待归仓的粮食——35万亩玉米、18.6万亩高粱、2.4万亩谷子,面临着倒伏霉变的巨大风险。
灾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汾阳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闻“汛”而动。中心主任李维宏率队直插田间地头,精准摸排作物成熟度与农机作业条件,足迹遍布主要产粮区。干部们深入农机合作社,详细掌握应急机具储备与作业用油保障情况。全市12座烘干塔严阵以待,提前完成设备检修调试,为湿粮烘干筑起坚实后盾。
困境催生智慧,创新打通前路。面对田间严重积水导致轮式农机寸步难行的困局,中心果断决策,紧急协调农机生产厂商组织技术力量,昼夜不停将轮式收割机改造为适应泥塘的履带式装备。一场前所未有的农机动能转换迅速铺开。
抢收大军昼夜不息,决战决胜分秒必争。 在中心高效组织下,全市投入抢收一线的740多台玉米收割机、35台高粱收割机开足马力,昼夜不息。这场与时间赛跑、与天气较劲的“双抢一保”战役中,机器轰鸣成为最嘹亮的冲锋号,人歇机不停成为最动人的风景线。
胜利来之不易,利民种植专业合作社2000亩高粱地的抢收便是明证。积水深达20公分,成熟的高粱随时可能倒伏霉变。危急关头,中心主任李维宏亲自调度,志光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4台履带式收割机火速驰援。中心推广站站长郝世锋更是蹲守地头,全程协调指挥。积水深、泥泞厚,收割机频频“趴窝”,一台挖掘机便枕戈待旦随时救援。“正常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100亩,如今这条件,每台每天仅能收割40余亩,油耗还高出正常地块20%。”汾阳市志光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经理张少奇道出了雨中抢收的艰难与高昂代价。
汗水浇灌丰硕果,粮安防线筑得牢。经过艰苦奋战,捷报最终在机器轰鸣与农人汗水中诞生:超过5亿斤玉米、2亿余斤高粱,饱含着汾阳土地深情的颗粒悉数归仓。12座烘干塔昼夜运转,每台烘干塔日烘干能力达100~200吨,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达到安全储存的“健康”标准。
在这场特殊的“秋粮保卫战”中,汾阳市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高效的应急组织,交出了一份战天斗地、颗粒归仓的优秀答卷。这份答卷上,写满了守护粮食安全的坚定意志,也凝聚着现代农业科技与集体协作的力量。泥泞终被征服,汗水化为金谷,汾阳大地秋粮抢收的壮举,不仅稳固了粮仓之基,更绘就了一幅战风斗雨、颗粒归仓的金灿灿的丰粮画卷。(记者 张文慧)
来源:吕梁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