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炒饭,正在写下超大城市治理的新注脚。
火爆社交平台的“小广东猛火炒饭”近日在团结湖“安家落户”。从无照游商到持证店主,从“被看见”到“被成全”,谁在为这勺烟火护航?答案藏在街角不灭的灯光里。朝阳区坚持“以人为本”,多部门协作升级治理模式,以“乘法效应”激活市场活力。小炒饭由此翻出新天地,也翻出一座城对民生幸福久久为功的笃定。
![]()
安家
“我找了他半个晚上。”“太好这口了。”今年夏天以来,“小广东猛火炒饭”在团结湖、三里屯、朝阳公园等一带人气爆棚,成为美食“顶流”。该摊位夜间流动作业,摊位前常常排起长队,很多网友慕名而来,往往排队两小时才能吃到。
![]()
这份行踪神秘的烟火气背后,是无照经营的现实,也是城市治理的难题。为维护城市秩序,朝阳区城管执法系统曾多次劝阻,但往往治标难治本,这种“猫鼠游戏”不仅消耗执法资源,也无法真正解决食客的民生需求。
“无照经营最大的问题是存在安全隐患,摊主用的是液化气罐,也不符合相关规定。”团结湖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常务副队长赵增波表示。
为此,区城管执法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团结湖街道联合现场核查,并专题研究解决方案。
为留住街头的这一缕“烟火气”,在属地街道和城管执法部门的大力协调下,“猛火炒饭”有了固定正规经营场所,摊主“小广东”王鑫林在他经常摆摊设点的团结湖街道扎下根来。
新店面虽然不大,里面的灶具和炊具却都是新的。为了方便王师傅炒饭,燃气单位还为他新接了一条燃气管线。“有了落脚的地儿,我这心里踏实了很多。”王鑫林说,“感谢各方面的包容与帮助,让我有了安身之所。”
转正
寻得一席铺面,只是序章;让烟火长久升腾,才是城市真正的落笔。
朝阳区各相关部门立足民生与就业,综合评估经营主体稳定性、食品安全及居民意愿,细化“引导整改+帮办服务”专项方案,助力“猛火炒饭”摊主就地转正,实现依法合规经营。
在“小广东猛火炒饭”确定经营地址后,区市场监管局迅速开展经营布局图纸预审、快速审批,协助办理经营变更手续,确保其符合食品经营条件,推动其从“路边摊”转为合法经营商户。
团结湖街道同步提供“一对一”政务窗口帮办服务,协调辖区优质企业资源,动员某品牌餐饮企业主动接收并吸纳“小广东炒饭”经营者进入企业体系。
在区城管执法局专业指导下,工作人员实地核查经营场所燃气管道、灶具、减压阀等设施,开展安全使用专项培训,全面筑牢经营场所燃气使用安全防线。
锅铲落定,执照上墙。从流动小灶到亮照门店的一小步,让治理与生计并肩,朝阳夜色里,多了一处安心长久的民生微光。
扎根
如今,“小广东猛火炒饭”新店开张,消息不胫而走,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奔走相告:以后吃炒饭不用东寻西找了!
新锅、新灶、新环境,“猛火炒饭”档口更火热了。下午5点一开门,店前就排起了长龙,王鑫林忙得额头直冒汗,他告诉记者,“生意太火了,我要从下午一直炒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根本炒不过来。”
新店经营成本虽有所增加,但店里的炒饭、炒面、炒牛河等标价15元,只比原先贵了一块钱。小幅度的价格调整,消费者普遍能够理解和支持,稳定了经营者的收入预期。
“涨钱事小,能吃上放心的美味,才是最重要的。”顾客李先生表示,“天气渐冷,看着温暖的店、热腾腾的饭,心里就暖和和的。”
开个店在北京扎下根,一直是王鑫林的梦想。如今,梦想达成,王鑫林的最大愿望就是把店经营好,做出更加物美价廉的炒饭,回报那些帮助过他的热心人。
从单纯巡查到疏堵结合,从行政处罚到精准服务,“小广东猛火炒饭”的“落地扎根”成为朝阳区落实“速度更快、服务更优、治理更柔”要求的鲜活样本。一碗炒饭,既暖了食客的胃,更暖了无数“小广东”们的信心,为营商环境的优化、区域活力的激发,再添一把旺火。
通讯员 马宇晗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