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周书华 编译自Kyle G. Leach. Physics, September 8,2025
本文选自《物理》2025年第10期
中微子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产生。这样产生的低能中微子缺乏对发射时间和方向的控制。此外,这些稀有衰变只能产生少量的中微子。
光子激光通过受激辐射产生相干光,这些光子的能量和方向都相同。光子是玻色子,可以共享同一个量子态,而中微子是费米子,受到泡利原理的阻止而不能处于同一量子态。此外,光子与原子的耦合非常强,而中微子与原子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因此受激辐射基本上不可能实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的 Benjamin Jones 和麻省理工学院的 Joseph Formaggio 基于超辐射现象提出了一种突破这些障碍的方法。
超辐射是指一群相同的原子集体发生的辐射,所产生的信号强度和相干性远超过单个原子发射的总和。超辐射现象在光子中已被广泛演示,扩展到中微子并无根本性障碍:该效应不依赖于发射粒子的统计特性,而依赖于发射体的统计特性。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中,原子本身占据相同的量子态,这使得中微子集体发射成为可能。
按照 Jones 和 Formaggio 基于超辐射的想法,需要由放射性铷-83(83Rb)原子组成的BEC,这些原子通过核的电子俘获衰变,即一个原子的内壳层电子被核内的质子吸收,将其转化为中子并导致中微子的发射。通常,这种衰变是自发、随机且非相干的。但当83Rb原子被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并形成BEC时,它们共享相同的量子态并变得无法区分(见图)。在这种高度关联的状态下,中微子发射可以协同发生。
![]()
(a)在高温条件下,铷原子通过电子俘获发生放射性衰变,以非相干方式释放中微子;(b)当温度足够低时,这些原子会形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这种状态的原子可以作为“中微子激光器”使用,发射出明亮、相干且具有方向性的中微子束流
有一个因素可能会破坏发射体的不可区分性:当一个原子发射中微子时,伴随的核反冲可能会把正在衰变的原子从凝聚体中分辨出来,破坏凝聚体的相干性。然而,Jones 和 Formaggio 的计算表明,由于所有原子都占据相同的量子态,中微子实际上是整个凝聚体发射出来的,其相干性得以保持。
一个包含少量放射性同位素的BEC可以产生具有确定能量、动量和相位的中微子强脉冲。两人的计算表明,大约100万个83Rb原子(相当于10-18 g的铷)可能会产生巨大的放射效应。也就是说,超辐射会加速同位素的衰变,使其半衰期从86.2天缩短到约2.5分钟。
为了实验检验,Jones和Formaggio建议生成83Rb的BEC并观察83Rb衰变中产生的氪及其同核异能素发射的特征γ射线或X射线。由于BEC的形成而增强的这些信号可以用最先进的探测器观察到。事实上,有史以来第一个BEC使用的是稳定的铷同位素87Rb。Jones 和 Formaggio 认为,通过共囚禁的稳定铷原子来冷却83Rb原子,可以实现83Rb的BEC。
凝聚体相关性不仅可以增强发射,而且可以增强吸收。因此,这样的BEC可能会放大中微子捕获概率,提高中微子探测的效率。这种效应的前景诱人,例如达到探测宇宙中微子背景(CNB,是大爆炸后最初几秒的遗迹辐射)所需的灵敏度。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相比,CNB的发射时间大约要早38万年,因此能够探测到宇宙更年轻时期的景象。然而这种可能性目前在实验上还无法实现。
实现中微子激光需要对抗衰变损失以维持一个稳定的放射性铷原子的BEC;确保反冲和其他过程不会破坏相干性;以及将协同发射引导至一个明确的方向上。但潜在的收益是巨大的。除了能够用中微子进行精确测量之外,人们可以设想从中微子干涉仪到基于中微子通信等遥远的诸多发展。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