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日获悉,为了让更多自生植物走进城市花境设计,降低资源消耗,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与西南交通大学携手共同发起了自生植物花境应用试验。通过打破“杂草等于破坏景观”的固有认知,探索自生植物与观赏植物的共生模式,为城市绿化开辟更生态、更经济的新路径。
![]()
据了解,自生植物无需人工刻意养护,能够顺应四季更迭与环境变化,凭借极强的适应力构建出稳定植物群落。
试验团队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与筛选,团队最终在环城生态区绕城绿道选定了40块试验地。同时,依据场地的光照条件、植被基础与生态环境,将试验地划分为自生草地型、自生草甸型、林缘草灌丛型三大类别,确保试验能覆盖城市绿化中常见的多种场景,让研究成果更具实践价值。
![]()
“此次试验不再通过人工除草等方式强行清除强势野草,而是筛选出同样具备强大适应能力的植物品种,与自生植物形成共生互补的群落结构。”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本试验的设计采取了随机均匀混合和斑块交错两种种植方式,在自生植物群落中搭配观赏花卉,两类植物群体各占一半面积。
试验成效如何?记者了解到,在本次试验中,有很多园艺植物脱颖而出。例如蓝角柱,在白茅等强势野草生长旺盛的草地型试验地中表现优异;初栽时的山桃草与野棉花一度出现适应性差、长势欠佳的情况,但一月之后又重新开花。
同时,本次试验还引入了靛蓝鼠尾草、马利筋等兼具观赏性与适应性的草本植物,观察它们与狗尾草、白茅等常见自生植物的生长互动。当前,经过连续多个生长周期的观测与数据整理,试验团队已初步筛选出一批表现优异的植物组合。
![]()
“试验还需要通过更长期的观测与研究,进一步筛选出更多适配成都本地气候、能与自生植物和谐共生的观赏植物品种,将这种低养护、低消耗、高自然度的花境模式,广泛应用于成都的城市建设中。”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 方艺霖 责编: 张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