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在南通这片土地上,哪个姓氏人数最多吗?
您有没有想过,在我们南通这座江海之城,身边的邻居、朋友都姓什么?到底哪个姓氏是南通的“第一大姓”?今天啊,我就带大家来聊一聊南通的百家姓排行,看看您的姓氏在其中排第几位!
南通十大姓氏花落谁家?
根据南通市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南通市常住人口中,前十大姓氏分别为:张、陈、王、李、黄、徐、朱、周、刘、吴。这十大姓氏的总人口达到303.7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9.3%。也就是说,每十个南通人中,至少有四个人是这十大姓氏中的一员。
那么,前三甲分别是哪些姓氏呢?冠军是张姓,亚军是陈姓,季军是王姓。
有趣的是,在南通不同区县,排名第一的姓氏也各不相同。新崇川区、通州区、海门区、如皋市、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通州湾示范区的第一大姓是张;启东市、如东县的第一大姓是陈;海安市的第一大姓是王。
南通三大姓的渊源
第一名:张姓
张姓在当今中国百家姓中位居第三位,约占汉族人口的6.83%,分布很广,以北方为多。
南通地区的张氏迁入历史久远,具体来源已难以考证,但在境内分布极为广泛。至今,南通以张姓命名的村庄有数十处,比如张家庄、张家埭、张家园、张家码头、张家空田、张家窑、张家湾等等。
张姓的堂名为“百忍堂”,大门楹联为“九居世泽,百忍家声”。这里面有个典故,指的是唐代时有个叫张公艺的人,他们家九代同堂,和睦相处。唐高宗封禅泰山时,曾经过他家,问他如何管理这么庞大的家族,张公艺写下一百多个“忍”字进献给皇帝。这个故事至今读来,仍让人感慨万分。
第二名:陈姓
陈姓在当今中国百家姓中位居第五位,约占汉族人口的4.53%,分布以南方为多。
陈姓的来源很有意思,是以国为氏。周武王灭商之后,追封先贤遗民,寻找到舜的后裔妫满,封于陈(今河南淮阳),让他奉守帝舜的祭祀。后来,他的子孙一部分就以国为氏,姓陈了。
在南通境内,启东和如东的陈姓为第一大姓。以陈姓命名的村庄也有30多处,如陈家庄、大陈家庄、小陈家庄、前陈家庄、后陈家庄等等。
陈姓的堂名为“颖川堂”,大门楹联为“颖川望门,皋邑名门”或“颖川世泽,太丘家声”。“太丘”指的是东汉时期的陈寔,他担任太丘长时,“修德清静,百姓以安”。如皋东乡石甸(今属如东县双甸镇)曾建有陈氏宗祠。据该支《陈氏宗谱》记载,来石甸的始祖为侯远公,传至今已有20余世。
第三名:王姓
王姓在当今中国百家姓中位居第二位,分布不均衡——在长江以北约占汉族人口的8.8%,而在南方仅占4.5%。
王姓的来源较多,大多以官爵为氏。先秦帝王的子孙多称王子、王孙,他们的后裔就多以王为姓。其中,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最为有名。
在南通地区,海安境内王姓最多。那里以王姓命名的村庄有王庄、王垛、王舍、王家楼等。清末民初,王家楼王氏族人还建有“王氏进业义庄”,并在王家楼东、西首分别建有“王氏宗祠祠堂”和“王氏支祠祠堂”。
南通姓氏的历史变迁
南通的姓氏来源与人口来源密不可分。南通旧称通州,唐代以前是长江中的沙洲,其中一个沙洲称为胡逗洲。《太平寰宇记》称胡逗洲“上多流人”,意思是上面有很多流放的人。
唐代中期,大约公元722年左右,南通才开始被辟为盐场,是流配犯人的地方。不久,黄巢兵起,北方震动,从黄河流域迁来一批避乱的难民,他们主要从事盐业、渔业,间或从事农桑。
唐代末年,人口逐渐繁多,最早的土著,当推从河北保定迁来的张、王二姓,以及岐山的姜姓、清河的崔姓、汝南的李姓、鲁南的曹姓等。这些姓氏可算是南通的“原住民”了。
宋初太平兴国年间(976—983),通州已有盐场七处,煮盐的地方往往以姓氏称呼,有姜、袁、瞿、李、周、秦、唐、严、顾、蒋、朱、王等灶。这些地名可能至今仍能找到痕迹。
大量的移民则始自北宋、南宋交替之间,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各种姓氏相应增多。
元末明初,通州为张士诚所据,群雄争战,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南京的谢氏,含山的陈氏,通州的顾氏、刘氏,迁至金沙一带定居。
朱元璋定鼎金陵后,招抚流民,同时从江南移民到淮南垦荒。永乐年间(1403—1424),南北大运河恢复通航,商旅频繁。
这期间,从苏常道迁来的有邱、陈、宋、蒋、季、金、吴、张、李、施等姓;从杭嘉湖迁来的有赵、姜、彭、萧、杭、夏、俞等姓;从南京和扬泰地区迁来的有周、刘、胡、戴、秦、马等姓。
明、清以来,盐、米、纱、布等各业兴旺,市场繁荣,五方杂处来通定居入籍者众多:既有南京的许、芮等姓,句容的汤、白等姓;又有镇江的丁、茅、郭、庄、巫等姓,丹徒的徐、卜等姓。
既有苏州的吴、邱、宋、费、归等姓,又有常州的季、翁等姓。此外,还有安徽徽州的洪、王、程、赵、胡、金等姓,以及宁波、杭州的叶、沈、陆、俞等姓。
在这其中出现了一些稀有的姓氏,如安、居、米、步、冉、房、贲、韶、铁、戎、嵇、臧等等,甚至还有姓“是”的,姓“东”的。这些稀有姓氏的朋友,说不定祖上就有着一段不寻常的迁徙故事。
解放后,由于工作分配、调动及婚嫁、经商等各种原因而定居南通的,姓氏之广超过历次移民。还有少数民族的姓氏,如回、蒙、畲族的马、彭等姓,并出现了欧阳、尉迟等复姓。
由于移民源自全国各地,以至出现了“同姓不同宗”的姓氏,如张氏就有“东张”、“西张”之分。余西曹、季两姓有“九季十三曹”之说。看来,同一个姓氏在南通可能还有不同的分支呢!
如东县的姓氏情况
如东县作为南通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其姓氏分布也有自己的特点。据2015年的数据,陈姓是如东县的第一大姓氏,约有71280人,占比约为6.8%,平均每14个人中就有1位姓陈的。
如东县的前十大姓氏可能还包括其他常见的汉族大姓,例如王、张、李、刘、杨、吴、赵、周、徐等。这些姓氏在如东县的兴起与繁衍同样与当地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以及多次人口迁移事件密切相关。
从企业看姓氏
从一个有趣的角度——企业股东姓氏,也能看出南通姓氏的分布情况。根据企查猫的数据,在南通担任企业股东的姓氏中,张姓股东担任了41257家企业的股东,陈姓股东担任了36197家企业的股东,王姓股东担任了35347家企业的股东。
这些姓氏对应的常见股东名字也很有趣,张姓最常见的是张华、张建、张伟;陈姓最常见的是陈伟、陈健、陈辉;王姓最常见的是王伟、王勇、王建华。不知道阅读这篇文章的您,是否也叫这些名字呢?
姓氏文化的传承
姓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记,它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姓氏都有详尽的家谱和族谱,记录着家族的渊源与变迁。
这些家谱和族谱不仅是我们南通人的文化瑰宝,更是南通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详细记录了姓氏的由来、演变,以及与之相关的风俗习惯、故事传说、名人事迹与贡献。
面对近年来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一些姓氏文化正面临消失或淡化的风险。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保护和推广这些宝贵的姓氏文化。
他们通过编纂出版家谱和族谱、建立维护姓氏网站和论坛、举办参与姓氏文化活动和交流以及开展支持姓氏文化研究和教育等方式,致力于传承和发展南通的百家姓文化。
我们身边的姓氏,就像一条条纽带,将我们与祖先、与历史紧密相连。每个姓氏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段不平凡的迁徙史、奋斗史。
结语
朋友们,看了这么多南通百家姓的故事,您的姓氏是否在其中呢?无论您的姓氏是否位列前十,它都是您家族历史的见证,是您身份的一部分。
下次当您介绍自己的姓氏时,或许会多一份自豪,多一份思考。南通的百家姓排行,就像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展现了南通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
由于人口是不断流动的,姓氏排名也会随着时间变化。本文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第七次人口普查,仅供参考。您的姓氏在南通有什么样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资料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人口数据会随时间变化,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确定性承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