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6 日,@中国军工 以一句俏皮的 “知道你们已经等两天了,别急,先看看这个”,携福建舰海试高清视频亮相,瞬间点燃舆论场。这段影像不仅是对公众期待的回应,更直观展现了中国航母技术的历史性突破。
![]()
视频中,满载排水量 8 万余吨的福建舰劈波斩浪,电磁弹射轨道在海光中熠熠生辉。歼 - 15T、歼 - 35、空警 - 600 三型舰载机依次完成弹射起降,甲板调度井然有序,数字化指挥系统支撑下的高效协同一目了然。这一幕的背后,是 9 月 22 日新华社披露的关键突破 —— 三型受阅舰载机已完成首次弹射起降,标志着福建舰正式具备电磁弹射与回收能力,跻身世界顶尖航母行列。
核心亮点当属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电磁弹射系统。相比美国福特级的交流技术,马伟明院士团队研发的中压直流系统能耗降低 30%,单日起降架次可达 270-300 次,远超尼米兹级的 120 架次均值,更以 3000 次弹射零故障的纪录彰显可靠性优势。这项技术彻底解决了滑跃起飞的痛点:歼 - 15T 可实现 “满油满弹” 起飞,作战半径大幅提升;歼 - 35 隐身战机的适配让福建舰成为全球第二艘搭载隐身舰载机的航母;空警 - 600 则作为 “空中大脑”,将预警范围与指挥效率推向新高度。
从 2024 年 5 月首次海试到如今完成关键弹射试验,福建舰仅用一年多时间便完成九次海试,进度远超外界预期。这背后是中国军工体系的全面升级 —— 从材料科学到动力系统,从雷达电子到指挥控制,全链条国产化能力让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这种突破不仅使福建舰初步具备全甲板作业能力,更推动海军实现 “从滑跃到弹射、从能飞到能战” 的跨越,为三航母时代的到来奠定基础。
当福建舰在南海复杂环境中完成高速机动,当舰载机群构建起完整杀伤链,世界正见证中国海军的战略转型。从近海防御到远洋护卫,这艘全球最大常规动力弹射型航母,正以硬核实力重塑西太平洋力量格局,书写世界一流海军的深蓝答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