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绊的萌芽:《呼啸山庄》第十三章的成长暗流与命运伏笔
《呼啸山庄》第十三章是叙事节奏的 “缓冲带”,却也是两代人命运羁绊的 “萌芽期”。在前十二章中,希斯克利夫已牢牢掌控呼啸山庄,埃德加沉浸在丧妻之痛中抚养小凯瑟琳,而第十三章则将视角转向 “时间的流逝”—— 它以小凯瑟琳的童年成长与哈里顿的少年驯化为主线,在看似平淡的日常里,悄然编织起下一代与两座庄园的命运联结。艾米莉・勃朗特在这一章中,用细腻的生活细节替代激烈的冲突,让 “悲剧的种子” 在平静中生根发芽,为后续两代人爱恨纠葛的爆发埋下隐秘却关键的伏笔。
![]()
第十三章的核心叙事线索,是小凯瑟琳的 “童年成长” 与对 “外部世界的好奇”。此时的小凯瑟琳已长到六岁,继承了母亲凯瑟琳的 “野性与活力”,却因埃德加的刻意保护,从未踏出过画眉田庄的边界。内莉的回忆中,小凯瑟琳的形象鲜活而灵动:“她不像普通贵族小姐那样安静听话,总爱穿着裙子在花园里奔跑,爬上苹果树摘果子,甚至会偷偷模仿母亲当年的样子,对着荒原的方向唱歌。” 这种 “不受束缚的天性”,与母亲年轻时如出一辙,也预示着她终将冲破埃德加设置的 “保护罩”,与呼啸山庄产生不可避免的交集。
埃德加对小凯瑟琳的 “过度保护”,反而激发了她的好奇心。他严禁仆人向小凯瑟琳提及呼啸山庄或希斯克利夫,甚至在地图上把呼啸山庄的位置涂掉,试图让她彻底遗忘这个 “威胁”。但越是刻意隐瞒,小凯瑟琳的疑问就越多:“为什么不能去山那边?妈妈是不是从那边来的?” 内莉描述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场景:“小凯瑟琳踩着凳子,扒着画眉田庄的围墙,努力向呼啸山庄的方向眺望,阳光照在她脸上,眼里满是向往。” 这道 “围墙” 不仅是物理上的边界,更是埃德加为小凯瑟琳筑起的 “命运屏障”—— 他以为能将女儿与悲剧隔绝,却不知好奇心早已让屏障出现裂痕,而这道裂痕,终将成为小凯瑟琳踏入呼啸山庄的 “入口”。
小凯瑟琳的 “善良天性” 在这一章中也多有体现,这为她日后与哈里顿的情感纠葛埋下伏笔。有一次,她看到一只受伤的小麻雀,不顾仆人的阻拦,小心翼翼地把它抱回房间,用布条包扎伤口,还偷偷省下自己的面包喂它。内莉回忆道:“小凯瑟琳看着小麻雀痊愈飞走时,高兴地跳起来,说‘以后要是还有受伤的小动物,我还要救它们’。” 这种 “未经世事污染的善良”,与哈里顿 “被刻意扭曲的粗鄙” 形成鲜明对比,也暗示着未来她或许能成为 “拯救” 哈里顿的人 —— 用善意唤醒他被压抑的本性,打破希斯克利夫设置的 “精神牢笼”。
第十三章同时聚焦哈里顿的 “少年驯化”—— 他在希斯克利夫的刻意塑造下,逐渐变成一个 “粗鄙、麻木的乡野少年”,彻底失去了贵族后裔的模样。此时的哈里顿已十岁,每天的生活就是干农活、酗酒、说粗话,对读书写字一窍不通,甚至以 “无知” 为荣。内莉描述道:“哈里顿穿着沾满泥土的粗布衣服,头发乱糟糟的,手里拿着鞭子,对着佃户的孩子大吼大叫,活像个小恶霸。希斯克利夫看到这一幕,不仅不阻止,反而笑着说‘这才像我的孩子’。” 希斯克利夫的 “满意”,恰恰暴露了他的 “复仇执念”—— 他要让亨德雷的儿子永远活在 “底层”,永远无法恢复家族的荣光,以此完成对亨德雷最彻底的报复。
![]()
但哈里顿的 “麻木” 之下,仍藏着一丝 “未被完全泯灭的本性”。有一次,小凯瑟琳的风筝不小心飞到了呼啸山庄的领地,哈里顿捡到后,本想随手扔掉,却在看到风筝上绣着的小花朵时,犹豫了一下 —— 那是小凯瑟琳亲手绣的,透着一股天真的温柔。内莉回忆道:“哈里顿拿着风筝,愣了很久,手指轻轻摸了摸上面的花朵,最后还是把风筝扔到了草丛里,但眼神里多了一丝复杂的情绪。” 这个细节暗示着,哈里顿并非天生粗鄙,他的本性中仍有 “柔软” 的一面,只是被希斯克利夫的暴力与冷漠压制了。而这丝 “柔软”,也为他日后的 “觉醒” 留下了可能 —— 当他遇到小凯瑟琳,感受到善意与温暖时,被压抑的本性或许会重新复苏。
除了下一代的成长,第十三章还通过希斯克利夫的 “日常行为”,展现他复仇计划的 “持续深化”。他虽然已掌控呼啸山庄,却并未停止对埃德加的 “隐性施压”—— 时常派仆人在画眉田庄附近徘徊,故意让埃德加看到哈里顿的 “粗鄙模样”,以此刺激他。内莉描述道:“有一次,希斯克利夫带着哈里顿骑马经过画眉田庄的门口,故意让哈里顿大喊大叫,还对着庄园的方向吐痰。埃德加在书房里看到这一幕,气得浑身发抖,却只能紧紧攥着拳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希斯克利夫的目的很明确:他要通过这种 “精神折磨”,一点点摧毁埃德加的意志,让他在恐惧与愤怒中逐渐崩溃,为日后夺取画眉田庄的继承权做好准备。
希斯克利夫对 “凯瑟琳遗物的执念” 也在这一章中有所体现。他将凯瑟琳的旧照片、手帕、梳子等物品,全部收藏在呼啸山庄的一个密室里,每天都会花时间翻看,甚至对着照片说话。内莉偶然撞见一次,描述道:“希斯克利夫坐在密室里,手里拿着凯瑟琳的照片,眼神温柔得不像他,嘴里轻声说‘凯瑟琳,你看,我把亨德雷的儿子变成了这样,你满意吗?’” 这种 “对遗物的偏执”,暴露了他内心的 “矛盾”—— 他一边用复仇麻痹自己,一边又无法真正放下对凯瑟琳的思念;他以为复仇能让自己解脱,却不知复仇早已成为他无法摆脱的 “枷锁”,将他困在对凯瑟琳的回忆与对仇人的仇恨中,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平静。
![]()
第十三章的环境描写依然与人物命运紧密相连。内莉在回忆中多次提到 “荒原的春天”:“春天来了,荒原上长出了新的小草,开出了野花,就像小凯瑟琳身上的活力,挡也挡不住”“但呼啸山庄周围的草长得杂乱,花朵也很少,就像哈里顿被扭曲的人生,看不到正常的生机”。春天的 “生机与希望”,在两座庄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 —— 画眉田庄的春天充满活力,象征着小凯瑟琳的 “未来可能”;而呼啸山庄的春天依旧压抑,象征着哈里顿的 “命运困境”。这种 “对比” 不仅强化了人物的命运差异,也暗示着未来小凯瑟琳或许能为呼啸山庄带来 “一丝生机”,打破它长期的压抑与黑暗。
《呼啸山庄》第十三章的价值,在于它用 “时间的力量” 推动命运的齿轮 —— 它没有激烈的冲突,却让下一代的性格与命运逐渐清晰;它没有直白的预言,却通过细节伏笔,让两代人的羁绊慢慢显现。小凯瑟琳的好奇与善良、哈里顿的麻木与隐藏的柔软、希斯克利夫的执念与布局,都在这一章中得到充分展现,为后续的 “小凯瑟琳闯入呼啸山庄”“哈里顿的觉醒”“希斯克利夫的终极复仇” 做好了铺垫。
![]()
当内莉的回忆停在 “小凯瑟琳站在围墙上,望着呼啸山庄,哈里顿在不远处的田里干活,两人的目光在不经意间相遇,又很快错开” 时,读者能清晰地感受到:两代人的命运丝线,已在不经意间开始缠绕。小凯瑟琳终将跨越围墙,踏入呼啸山庄的领地;哈里顿终将在她的影响下,逐渐觉醒;而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计划,也终将因为这两个年轻人的相遇,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折。这一章的平静,如同暴风雨前的酝酿,它让读者在感受童年纯真的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悲剧与救赎,埋下深深的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