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斯坦时报》网站11月5日报道,在德里持续应对“糟糕”空气质量指数困扰之际,中国提出可帮助印度应对严重的空气污染危机。
雾霾困住德里,人工降雨没成引争议
每年秋冬一交替,印度首都德里准会被一层厚厚的灰雾霾裹住。2025 年这波污染来得更猛,排灯节刚过,当地监测数据就显示,德里整体空气质量指数(AQI)飙到了335,属于 “非常差” 的级别,其中 Anand Vihar 监测点的AQI更是突破414,直接落到 “严重污染” 区间。连续近20天的雾霾,把2000多万市民的日子搅得一团糟:学校提前放寒假,飞机因为看不清路延误,医院里呼吸道不舒服的病人一下子多了好多,就连当地人见面,都改成 “吐槽雾霾” 当问候了。更糟糕的是,污染还从德里扩散到了整个印度北部。在2025年《世界经济》公布的全球污染最严重城市排名中,德里以触目惊心的污染指数蝉联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印度另外四个城市阿格拉、坎普尔、瓦拉纳西,榜单前20名中印度竟占了13个。
![]()
虽然印度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问题远未得到根本解决。10月底的时候,新德里政府联合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派了两架飞机,在市区上空撒含有碘化银和氯化钠颗粒的 “焰弹”,想靠人工催雨把污染物冲掉。可谁想到,冬天天气太干,云彩少还没多少水汽,两次尝试下来,“几乎没下几滴有效雨”,后面的计划也只能停了。
治污难在哪儿?三重麻烦绕不开
老实说,德里治污染确实有点麻烦。
从自然条件来说,冬天风小,空气不容易流通,污染物散不出去,再加上北部其他邦的污染也扩散过来,单靠德里自己管控,根本没多大用。
从管理上看,印度的联邦体制太乱,政策很难执行。最高法院好几次下禁令不让放鞭炮,可地方政府要么选择性执行,要么不管,老百姓照样放,有环保人士无奈地说:“禁令都被雾霾吹没了”。而反对党执政的邦,为了搞经济,对环保政策阳奉阴违,农民烧秸秆这种跨邦污染问题,好多年都解决不了。
更深层的麻烦是,发展和环保顾此失彼。印度想当 “制造业大国”,可又没足够的钱搞环境治理。北方农民穷,只能烧柴取暖,印度政府既没法给他们找替代办法,也不敢强行禁止烧柴,怕引发社会乱子;德里有850万辆汽车,还有好多老旧工厂不停排放污染物,想管住这些污染源头,难上加难。钱不够,行政效率低,在工业化的路上,印度很难跨过环境这道坎。
印度的难,中国可解
面对德里的紧急情况,中国主动伸出援手,是真的有实力的。
![]()
针对空气污染,中国坚持从治理污染源头开始。中国部分地区搞 “煤改气”、“煤改电”,从根儿上减少了冬天供暖产生的污染;针对汽车尾气,不光推广新能源汽车,部分地区还建了地铁、轻轨,让大家少开车,从需求上减少尾气排放。与印度不同,中国用人工降雨,一直遵循 “顺着自然来” 的原则——只有水汽足够的时候才用,而且只用在干旱地区补水这些特定情况,从没想过用它代替治理污染源头。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建了 20 万个监测点的智慧网络,还用上了区块链大数据系统,能实时追踪污染源,治污精准又高效;同时还推广清洁炉灶、新能源设备补贴政策,既顾着环保,又不让老百姓的日子受影响,避免了 “一刀切” 管控引发矛盾。
其实,中国愿意出手帮忙,并不止是印度单方面受益。印度市场大,能给中国清洁技术提供用武之地,两国一起研发适合南亚气候的治污方案,还能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治污,提供好例子。印度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阿卢瓦利亚说过一句话:“中印在环境问题上,就是坐在一条船上,只有一起努力,才能应对这些全球性难题。”
如果印度愿意将自身的发展需求与中国的清洁技术真正结合起来,相信用不了多久,德里的天空肯定能重新变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