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期许中的城市,不是钢筋水泥的混合体,也不只是建筑的集群;而是居民栖居之所,是不断流动、形变的胶质生命。
城市因人而流动、生长。在这里汇集了各路人群:学生、讲者、流浪汉、企业主、身障与神经多样性人士,还有地铁上挤成一团却努力举着手机的打工人……所有个体、所有私人的经验汇成一条巨大而绵延不息的城市记忆之河。
今年11月,在成都这个提早寒冷的深秋,让我们再次相会一年一度的「献给城市人文礼」。在这里,研究者与公众聚焦教育观察、青年思考、女性书写、人工智能下的挑战和“N自定义”人文关怀五大主题,一同谈论人的经验与感受,一同倾听城市机器的轰鸣声下如缕不绝的私人之声。
让个体在交流里跨越隔阂,让城市在无数个体的共鸣中获得温度。
欢迎你来,一同加入「人文礼」的互动。
城市因人而温暖。
![]()
2020年9月,56岁的苏敏踩下油门、驶出地库,把“妻子”“母亲”“外婆”的身份暂搁一旁,做回“苏敏”。5年时光,20多万公里,从小Polo到房车,不同的载具、同样的灵魂,共同穿越秦岭浓雾、露宿雪山湖畔,在漫天星河下邂逅人间情意。
对苏敏而言,车,不仅是轮子上的家,更是自由的容器,是打开生活新可能的钥匙——握紧方向盘,才知人生辽阔。
苏敏的车里,有最真实的烟火气:折叠桌上摆着美丽的鲜花,锅里飘出辣椒炒肉的香气。苏敏的路上,有最辽阔的自由: G219新藏线,冲浪、马拉松,甚至还有戛纳红毯,最重要的,还有冲出惯性与束缚的苏敏自己。
6万字、200多张照片,连同5年来的点点滴滴,苏敏将其汇成这本中年女性出走个人录——《一路向着光》。在路上、在书里,苏敏生动阐释出自我的意义与人生的无限可能。
![]()
11月8日,来寻麓书馆麓山馆,听苏敏阿姨细说房车内外的故事,看她如何重启人生,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