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标准化种植的田畴沃野,到龙头企业带动的科技加工,再到融合木瓜产业特色的文旅康养,菏泽木瓜产业正沿着“生产—加工—科技—品牌”的路径稳步推进,一幅以“小木瓜”撬动“大产业”的生动画卷,正在鲁西南大地徐徐展开。这棵古老的“百益之果”,在现代产业体系的精心培育下,焕发出崭新生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树”与“幸福果”。
木瓜种质资源夯实产业根基
在市农科院木瓜种质资源圃内,12亩木瓜陆续进入成熟期,满园飘散着浓郁果香,成为秋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百年老树与多样品种在此共生,勾勒出特色农业的鲜活图景。
种质资源是农业的“基因库”。该资源圃总面积12亩,既保留了本地传统优良品种,又引进了各地特色种源。其中,百年以上树龄的木瓜园占地8亩,共种植有16个木瓜品种。
“每一棵树、每一个品种,都承载着独特的遗传信息。我们通过对这些种质资源开展持续研究与鉴定,精准筛选出品质优良、药效显著、适应性强的品种,为木瓜产业的品种改良和优质种苗繁育打下坚实基础。”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王连祥介绍。
曹州光皮木瓜盛产于菏泽,是山东光皮木瓜的主要品种,产量占全省七成以上。近年来,菏泽木瓜产业方兴未艾,种植规模持续扩大,产品远销济南、青岛、北京、天津等地。目前,全市仍完整保留有30多棵明朝时期的木瓜古树,树龄约500年。
王连祥表示:“我们在木瓜培育中突出‘药食同源’,科学选育品质优、药效高的新品种。同时,结合我市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助力‘曹州木瓜’品牌做大做响、做强做优。”
科技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走进定陶区曹州木瓜种植基地,果农们正穿梭林间,熟练地进行采摘、分拣和装箱。得益于适宜的气候与科学管理,今年木瓜果型饱满,产量与品质均创近年新高。
自2013年曹州木瓜树被评为市树以来,我市大力推进木瓜产业发展,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形成集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目前,已培育出适合城市绿化、果园栽培、饮品加工、观赏闻香、盆景制作等不同用途的12个新品种,并配套研发了密植丰产、矮化栽培、高干培育等关键技术。木瓜茶、木瓜酒、木瓜饮片等系列产品,深受一线城市消费者的喜爱。
守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为了让实验室成果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市农科院深入开展前期调研,按照“六个一批”思路推动木瓜产业发展。与市林业局及相关企业联合成立木瓜产业发展协会,定期开展研讨交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同时,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联合开展木瓜育种栽培与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产业升级注入科技动能。
金色木瓜铺就乡村振兴路
如今,曹州木瓜从种植观赏到精深加工,再到文旅康养,一条以木瓜为核心的三产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定陶区冉堌镇的木瓜种植基地,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户通过种植木瓜实现增收,并吸纳村民就近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近年来,当地立足苗木种植人才优势,延伸木瓜产业链,加大木瓜果酒、糕点、罐头等产品研发力度,积极塑造冉堌镇木瓜品牌。木瓜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春赏花促旅游、秋结果促增收、常年务工稳就业”的综合效益。
此外,我市还依托牡丹区王浩屯镇等种植基地,优化区域和品种布局,引进培育新品种,建设木瓜观赏园区;支持雷泽湖农林特产等加工企业,打造集技术开发、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展示销售于一体的木瓜加工园区。木瓜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
“立足木瓜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我们将持续强化科技支撑与服务,推动曹州木瓜实现从‘种质守护’到‘品牌做强’的完整闭环,让这棵古老的‘百益之果’,为菏泽乡村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科技动力,真正实现‘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的振兴图景。”市农科院党委书记杨涌表示。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