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2025年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暨秋冬季候鸟“护飞行动”在大同市美术馆启动。当前正值秋冬季候鸟大规模南下迁徙的关键窗口期,增强全社会爱鸟护鸟意识、强化候鸟保护措施,共同守护大自然这一神奇美好馈赠,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在生态平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许多鸟类以害虫为食,有效控制了森林、农田里害虫的数量,减少了病虫害对农作物和树木的侵害。同时一些鸟类还是植物种子的传播者,它们在觅食过程中,无意中将种子带到远方,促进了植物的繁衍,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正因此,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关爱鸟类,就是关爱我们共同的未来。近年来,我省始终将爱鸟护鸟作为守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全方位推进栖息地保护修复、改善鸟类生境,通过制度保障、科技监测、全民参与等措施,构建鸟类立体化保护网络,鸟类种群数量和栖息地环境呈现不断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
我省目前记录在册的鸟类已达42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94种。褐马鸡分布范围从最初的28个县、3个保护区,拓展到45个县、20个保护区,1.9万只左右的数量稳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新发现的鸟类物种与珍稀鸟类的活动踪迹也在持续增加,黑腹滨鹬、灰翅鸫等成了山西新记录的鸟类。越来越多珍稀鸟类的到来,成了我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注脚与亮丽名片。
但也需看到,我省地处全国中部候鸟迁徙通道中的黄河流域迁徙和越冬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候鸟保护的关键区域,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保护压力。一方面,候鸟迁徙路线长、停留范围广,加之部分偏远地区管控难度大,偷猎隐患仍未根除;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中,栖息地碎片化、人为惊扰等问题持续存在,仍对鸟类生存构成现实挑战。
对此,除全面压实巡护监管责任,更为根本的举措在于重塑全社会的生态价值观,让爱鸟护鸟成为社会共识。坚持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以多层次、多样化、全覆盖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候鸟保护实践,推动爱鸟、护鸟从“小众行动”走向“大众自觉”。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从一只鸟的安全迁徙,到一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爱鸟护鸟的每一小步,都是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大步。唯有全社会携手行动,才能为鸟类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让天空永远有飞鸟的身影,让生态之美永远滋养人间。
李昱
来源:山西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