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日子多幸福啊,想吃什么都有,想买什么都方便。
- 老人们常说:“要珍惜粮食,以前连饭都吃不饱啊!”
![]()
一、那段“吃薯充饥”的岁月
几十年前的农村,想顿顿吃上白米饭可不容易。
南方人就靠种薯类来补粮。番薯、芋头算“好薯”,香甜又可口;而蕉芋、木薯、大薯这些“粗薯”,虽然不甜,但能填饱肚子。
直到今天,蕉芋和木薯还常见,因为能提炼淀粉、加工粉皮。但大薯——这种块头惊人的“老薯类”,却越来越少见了。如今只有在集市角落,偶尔能看到老农摆出几块售卖。
二、块头惊人,一棵能挖出20斤
大薯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起的。它的块茎真大!
年初种下几棵,到年底收成时,一棵苗能挖出二十斤左右的大薯。若是种在沙土地里,甚至能长到三十斤一块。
在那粮食紧缺的年代,这种高产又耐旱的薯类,可谓是“救命粮”。
老一辈人常回忆:
“那时候煮稀饭放点大薯,或者切块蒸来吃,一家老小都靠它顶肚子。”
三、口感像山药,却更糯更软
别看名字里有个“薯”字,大薯其实和甜甜的番薯不是一回事。
它属于薯蓣科植物,和北方的淮山、山药才是一家人。
削皮时会流出粘液,有些人不戴手套削皮,手还会痒痒的——这就和山药一模一样。
但口感上,大薯更糯,不像山药那样脆,蒸熟后入口绵软细腻,和肉炖一起非常香。
奶奶常说:
“那味道啊,淡淡的,却耐吃。”
四、为什么没人种了?
如今,大薯几乎成了“稀客”。
主要原因有三:
1️⃣块头太大—— 一块能二三十斤,吃不完容易坏。
2️⃣ 形状奇怪—— 有的像脚掌、有的像团块,卖相不佳。
3️⃣ 口味太淡 —— 没甜味,年轻人不太喜欢。
所以渐渐地,大薯就退出了人们的餐桌。
但在一些偏远乡村,仍有人坚持种上一两垄,自家吃或者送邻居,当作“老味道”。
五、如今它又被怀念起来
近几年,怀旧风、乡土风盛行,那些曾经吃腻了的“土味粮”,又被重新喜欢上了。
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在集市上看到大薯,总要围上去看看、摸摸、买两块回家炖汤。
“小时候吃怕了,可现在闻着味儿,反倒想哭。”
如今大薯在市场上不算贵,大约 2元一斤,便宜实在,却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
大薯小档案
![]()
六、结语:被遗忘的“老粮食”
大薯的味道,或许没有番薯香甜,没有芋头细腻,但它代表着那段节衣缩食、勤俭持家的年代。
从果腹到怀旧,大薯走过了几十年的时光,成了“老一辈人心里的安慰粮”。
如今它在集市角落静静地躺着,仿佛在提醒我们:
“别忘了,那些吃过苦的日子,是现在幸福生活的根。”
互动区
你小时候吃过大薯吗?
你们那边现在还有人种吗?
有没有想再尝尝那熟悉的“糯香味”?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
⚖️ 特别声明
本文为农耕文化与乡土食材科普内容,旨在记录乡村记忆、传播农作知识,不构成医疗或食用建议。采摘、种植或食用前,请咨询当地专业人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