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周末去楼下菜市场,刚进大门就看见李婶蹲在豆腐摊前算账。她手里捏着个边角卷翘的小本子,跟摊主讨价还价:“昨天买还是两块三,今天咋涨两毛了?” 摊主笑着说:“婶,黄豆都涨价了,这没法子。” 李婶没再多说,付了钱就掏出笔,在本子上一笔一划写:“嫩豆腐 2.5 元,周六早上。”
![]()
我凑过去拍了下她肩膀:“婶,买块豆腐还记啊?” 她抬头看见我,把本子往我手里塞:“你看看,上周买鸡蛋忘记了,月底跟你叔对账差十块钱,俩人想半宿才想起来。这过日子啊,钱就得一笔一笔记,不然稀里糊涂花没了,都不知道花在哪儿。”
我翻开本子,里面的字密密麻麻,却写得整整齐齐:“小宇买练习本 3 元”“交燃气费 68 元”“早上买包子 4 元”,连买两根葱的一块钱都没落下。李婶说,这本子她用了五年,从一开始记不清开销总吵架,到现在家里的钱能攒下一半,全靠这 “记账的功夫”。其实咱普通人理财,哪儿用得着那些 “专家” 说的 “资产配置”“复利增长”,学李婶这样,把钱的来龙去脉弄明白,日子就能过得稳当。
![]()
直到开始记账,她才发现不少 “隐形开销”:每天早上买瓶装豆浆要花两块五,一个月下来就是七十五块;偶尔嘴馋买袋锅巴、买瓶果汁,零零散散加起来,一个月竟有一百八十多。“这些钱看着不多,攒起来可不是小数目。” 后来李婶在家自己打豆浆,提前泡好黄豆,早上十分钟就能做好,一杯成本才几毛钱;果汁换成泡柠檬水,新鲜柠檬切片泡着,又健康又省钱。“你可别小看这些小钱,攒起来能办大事。” 去年小宇想学钢琴,李婶就是用攒下的这些 “零钱”,给小宇报了班。
![]()
现在好多年轻人,发了工资就跟 “撒欢儿” 似的。刷短视频看见好看的运动鞋,立马下单;同事约着喝网红咖啡,一口答应;看见别人买盲盒,自己也跟风凑数。月底打开手机银行一看余额,瞬间懵了:“我没怎么花啊,钱咋就没了?” 其实就是没摸清钱的 “去向”,要是像李婶这样记记账,就知道哪些钱该花,哪些钱能省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