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太感谢他们了,多亏这些医护人员及时赶到的救援,把我先生从死亡边缘拉回来……”患者韦先生的家属眼含热泪,向参与救援的所有人员表达着深深的感激。11月4日晚,在从化区一球馆内,一场依靠AED助力的生死救援,让人们见证了从化医务人员的责任与担当,也让从化区乡村流动救治项目的实效愈发凸显。
生死时速:
AED+心肺复苏
众人合力挽救生命
当晚20时36分,47岁的韦先生在球馆运动间隙突然晕厥倒地,呼之不应。“那天我打完球下场休息,突然感到不适就晕过去了,后来的事情就不知道了。”事后,清醒过来的韦先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危急时刻,正在场边打球的几位“特殊球友”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当时我在打球,听到球馆老板大喊有人晕倒了,我们几个人立马放下球拍冲过去。”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下称“南医五院”)的医务人员江学炜回忆道,他们围过去后发现球友韦先生瘫坐在椅子上,脸色发紫,立即将其平放在地面上。经过评估,判断韦先生已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我们马上分工合作,有人做胸外心脏按压,有人做人工呼吸,我们几个人轮流帮他进行心肺复苏。”
![]()
与此同时,球馆负责人黄先生也迅速行动起来。“我立刻拨打了110和120,然后赶紧跑到球馆对面的团星村卫生站寻求支援。”黄先生表示,当时球场上除了南医五院的江学炜、唐蓉晖两位医务人员,还有江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贺福香以及鳌头中学的一名校医,大家都第一时间投入到心肺复苏中,为后续AED施救争取时间。
接到求助后,团星村卫生站的许海平医生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携带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和急救箱,跑步赶往球馆。“到了现场后,我先接替继续做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做了五六个循环发现效果有限,患者意识、心跳、呼吸仍未明显恢复,就赶紧取出AED按照操作流程给他做了一次电除颤,之后继续配合心肺复苏。” 许海平医生说,AED的及时使用是此次救援成功的关键一步,“进行电除颤后,能明显感觉到患者胸廓有了微弱起伏,自主心跳开始慢慢恢复。”
![]()
在AED与持续心肺复苏的双重作用下,韦先生恢复了自主心跳,虽然起初心跳还比较微弱,甚至出现过短暂反复,但大家始终依托急救设备与专业技能坚持施救,一边持续观察生命体征,一边等待120救护车的到来。“一两分钟左右他的心跳呼吸已经恢复了,但是很微弱,我们就继续用基础急救手段维持,直到120赶到给上氧气,他的脸色才彻底好转。”江学炜说。
20时48分,韦先生被120救护车紧急转运至南医五院。到达医院后,绿色生命通道早已开启,医护人员迅速为其展开检查,诊断结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情况危急,南医五院心血管内二科团队快速会诊,并与家属充分沟通后,立即为韦先生进行急诊冠脉造影术。手术顺利完成,韦先生转危为安,目前生命体征平稳,正在接受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
![]()
“听说当时是靠AED和医生们的急救才把我救回来,真的太感谢了,是这些设备和专业的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韦先生感激地说。家属也连连表示,这次救援让他们真切感受到AED的重要性,“以前总觉得AED离生活很远,这次才知道,村里卫生站配的AED,关键时候真能救命!”
体系支撑:
222台AED全覆盖
从化织密乡村急救网
此次 AED 助力的成功救援,
不仅是医务人员见义勇为的体现,
更印证了从化区乡村流动救治项目
“设备下沉” 的显著成效。
据了解,
打造乡村流动医疗急救点,
打通乡村急救“最后一公里”项目
是2025年从化区十件民生实事的一项。
其核心举措之一
就是为全区乡村配齐AED设备。
![]()
这一决策源于从化区的实际需求:从化位于广州东北部,属半山区,山地丘陵占总面积60%,户籍人口中农村人口占比约61.6%。过去,受地势复杂、农村居住分散、山路崎岖等因素影响,从化区院前急救服务半径大、耗时久,以吕田、良口两镇为例,最远急救服务距离达32公里,且每家基层卫生院仅配备一台专业急救车辆,“心跳骤停等急症患者往往等不到救护车就错失‘黄金抢救期’,而AED作为院前急救的关键设备,在农村地区的缺口一直很大。” 从化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破解这一难题,2024年起,从化区卫生健康局在广州市卫健委引领下,多次深入乡村调研,联合腾讯SSV时光实验室、中国电信等多方力量,构建 “政府主导、政企携手、科技支撑、社会参与” 四位一体的乡村急救 “从化方案”。今年1月项目正式启动,5月底完成全区222 个行政村卫生站医疗专用电动自行车配置,7月则在腾讯支持下,为每个村卫生站配齐1台便携式AED,同步配备公卫智慧健康一体机,形成“1名村医 + 1台医疗电动车 + 1 台 AED” 的 “1+1+1”流动急救单元——这意味着,从化区每个村的村民在突发心跳骤停时,最快5分钟内就能有携带AED的村医赶到现场,彻底改变传统 “患者找AED” 模式,实现“移动AED找患者”的突破。
![]()
不仅配齐设备,从化区更注重“硬设备”与“软实力”双提升。截至2025年9月,从化区依托医共体、红十字会等平台,累计开展村医急救技能培训1552人次,确保每一位村医都能熟练掌握AED使用流程;同时发挥村医师资作用,积极培训广大村民为应急救护志愿者,实现村医主导,村民自救+互救相辅相成的乡村流动急救医疗新局面。
![]()

自今年7月222台AED全部投入使用以来,从化区乡村流动急救单元已在11月成功挽救两条生命。韦先生的案例更是“AED+村医+医院”协同救援的典型:从村医携带AED赶到现场电除颤,到社区医务人员持续心肺复苏,再到医院绿色通道无缝衔接手术,形成覆盖“现场急救-转运-院内治疗”的全链条生命保障。这一模式不仅填补了从化区院前急救“空窗期”,更以AED全覆盖为核心,创新打造了区别于城市中心的乡村急救网络,为全国农村地区急救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广州样板。
如今,在从化区的乡村间,222辆医疗电动车穿梭于山路,222台AED随时待命,村医与村民共同筑起以AED为重要支撑的生命防线。未来,从化区将依托乡村流动急救医疗应急救治哨点,进一步完善乡村急救体系,让乡村急救更高效、更贴心,切实把健康保障送到群众身边,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健康中国注入更多“从化力量”。
小编提醒
心搏骤停是猝死的原因之一
心脏骤停,
黄金抢救时间仅4分钟,
学会正确进行CPR(心肺复苏)
和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很重要。
![]()
![]()
![]()
![]()
![]()
![]()
![]()
![]()
微信小程序“广州健康通”
可查附近AED位置
那么如何快速找到附近的“AED”呢?
据了解,
目前市民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广州健康通”
查询自己所在位置附近的AED设备存放位置。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打开微信小程序“广州健康通”首页,下滑至健康助手板块,找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查询入口;
![]()
2、在AED列表,可以查到离自己最近的AED设备的位置。页面可切换为地图模式,右下角还提供有AED操作指示。
![]()
文字:江楚君
图片:江楚君 通讯员区卫健局
编辑:莫静贤
初审:刘芳
审核:王瑞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