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晚间,一场突如其来的天象奇观打破了北方夜空的宁静。21时23分左右,内蒙古、宁夏、青海、黑龙江等多地民众目击到一道神秘绿光划破天际。行车记录仪、手机拍摄的碎片化影像在社交平台迅速传播,引发全民热议。这场持续时间不足3秒的"绿色闪电",究竟是自然天象还是人造物体?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奥秘?
来自呼和浩特的货车司机张师傅提供的行车记录显示,发光体呈垂直坠落轨迹,初始亮度与金星相当,在距离地面约30公里高度突然迸发耀眼绿光,亮度瞬间超过满月百倍。宁夏天文爱好者协会同步发布的监控视频中,物体解体时形成伞状光晕,伴有肉眼可见的颗粒溅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黑龙江漠河气象站监测到同期出现2.7赫兹次声波信号,这与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陨石事件的数据特征高度吻合。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流星课题组负责人徐研究员指出,现有证据支持三种解释:首先是火流星假说,该物体进入大气层时速约15公里/秒,符合近地小行星典型速度,其绿色光谱特征与富含镁镍的铁陨石成分匹配。第二种可能是失效航天器再入,欧洲空间局数据库显示,当天无预定坠毁的卫星或火箭残骸记录,但不排除未登记的太空垃圾。最特殊的第三种情况涉及美国NASA于2024年发射的"太阳风采样器",该探测器原定本月返回地球,但官方尚未确认任务状态。
针对公众关注的绿色光芒之谜,北京大学天体化学实验室通过光谱模拟实验证实:当含镁量超过12%的陨石以7马赫以上速度穿越大气时,表层金属会等离子化,镁原子受激跃迁主要辐射出500-520纳米波长的绿光。实验室主任冯教授特别强调:"这与极光中氧原子发绿光的机制完全不同,是高温气化产生的连续谱线。"历史上著名的2008年新疆火流星、2018年云南陨石雨均出现过类似现象。
事件发生后48小时内,已有超过20支民间探险队前往内蒙古四子王旗疑似坠落区搜寻。国家航天局紧急发布安全提示:未经处理的陨石可能具有放射性,且根据《外层空间条约》,具有科研价值的地外物质需上交国家研究机构。与此同时,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启动"天眼Ⅲ号"计划,拟在华北地区部署新型流星监测网络,未来可实现陨石坠落72小时精确定位。
![]()
检索近二十年公开记录,我国境内共发生7次类似规模的火流星事件。最接近的是2025年2月山东、河北出现的"不明发光飞行物",当时最终确认为俄罗斯"进步MS-24"货运飞船的废弃燃料箱。但本次事件呈现的镁光谱特征明显不同,且坠落速度更快。国际流星组织(IMO)数据库显示,全球每年约发生5万次火流星现象,但亮度达-14等(本次事件估计亮度)的不足10例。
随着近地轨道航天器数量激增,太空垃圾再入事件频发。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赵教授团队模拟表明:2025年地球轨道失效人造物体总质量已突破9000吨,其中10%可能以非受控方式再入。本次事件再次凸显建立全球太空物体追踪预警系统的紧迫性。值得关注的是,美国SpaceX公司次日发表声明,否认与其星链卫星有关,但未提供轨道参数佐证。
在科学探索与公众好奇的双重驱动下,这场转瞬即逝的绿色闪光持续发酵。无论是地外物质的到访,还是人类航天活动的副产品,都深刻提醒着我们:在广袤宇宙面前,地球文明仍需保持敬畏。目前,中科院联合多地科研机构已组成联合考察组,预计将在未来两周内发布权威分析报告。而夜空中的这道未解之谜,或许将成为推动我国流星监测技术升级的又一契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