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1月3日,德国政府因国内汽车产业面临半导体供应链危机,外长瓦德富尔紧急致电中国外长王毅。
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也折射出中德关系的复杂性和欧洲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事情的起因源于安世半导体风波。
此前,美国政府对半导体行业实施了出口管制穿透性举措,试图限制中国获取关键技术。然而,由于这一措施可能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美国不得不暂缓相关政策。
随后,中国商务部宣布放宽部分库存出口规定,但仍需企业申请特别许可。
这一消息让全球汽车制造商稍感宽慰,却让欧洲车企,尤其是德国汽车产业陷入更深的焦虑。
作为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德国车企对半导体芯片的依赖程度极高,供应链的任何波动都可能导致停工危机。
德国商界迅速采取行动。
据路透社3日报道披露,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公司表示,正在与中国相关部门展开合作,力图确保芯片供应。
同时,另一德国零部件供应商欧摩威也紧急向中方申请豁免。
然而,仅靠企业的努力显然不足以解决问题,德国政府不得不通过外交手段寻求突破。瓦德富尔外长在与王毅的通话中明确表达了德国的诉求,希望中方能够对相关出口申请予以支持。
![]()
根据中国外交部的通报,王毅外长在通话中强调,中德两国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但双方应增进了解,而不是搞“麦克风外交”和违背事实的无端指责。
他特别提到“一中原则”是中德关系的政治基础,并提醒德国政府不要挑战中国的外交红线。
王毅还提及两德统一的历史,强调中国曾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借此提醒德国应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正确立场,反对任何“台独”行径。
瓦德富尔对此表示,德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没有变化,并希望通过加强对话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
尽管双方通话释放了积极信号,但中德关系的紧张局面并未完全缓解。
安世半导体风波本质上由荷兰政府的出口限制引发,但德国在知晓事件真相后,未指责问题的直接制造者,反而对中国采取对抗性态度。这种做法不仅不负责任,也进一步加剧了双边关系的摩擦。近年来,德国部分政客在台湾问题上的模糊立场甚至公开支持“台独”言论,这显然触碰了中国的底线。
更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对华政策的误判正在影响其经济利益。
![]()
作为欧洲经济的领头羊,德国汽车产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极高。数据显示,2022年中德双边贸易额突破2979亿欧元,其中汽车零部件和半导体相关产品占据重要比例。
若德国政府继续在政治问题上采取错误立场,不仅会影响中德关系,还可能让德国商界在国际竞争中陷入更大的被动。
安世半导体风波揭示了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也为中德关系敲响了警钟。
德国政府需要深刻反思其对华政策,避免因政治问题影响经济利益。与此同时,中德双方若能在半导体领域达成共识,不仅有助于缓解当前的危机,也将为未来的合作打下基础。这些问题的答案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