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安徽阜阳老乡,他为什么会这样“坐等海平面上升”呢?
原创上海云河我是云河2025年11月7日 00:27上海
![]()
我平时爱写点本地生活观察。昨天发了一篇聊老乡融入上海的文章《“上海是安徽人的,也是我的”,这个皖北老乡的话,弦外之音是什么?》,结果评论区蹦出一条刺眼的留言:“坐等海平面上升”——来自一位安徽阜阳老乡。
这话听着就像一把刀扎在心上,但更让我惊讶和疑惑的是背后的“弦外之音”。这个安徽阜阳老乡,他到底图啥?他为什么会这样坐等“海平面上升”呢?海平面上升意味着什么呢?我知道意味着什么,他也知道意味着什么。可是,他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坐等”,我却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坐等”啊!
这是“眼红病”吗?见不得上海繁华,繁华得他的老家无法相媲美,繁华得他的老家难以超越,所以就巴不得它消失。既然得不到,那就毁掉它,你也休想得到?可细想又不对:上海真淹了,他能捞着啥?他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呢?阜阳也不会因此多块地啊?
是为了心理满足吗?这是“我过不好,谁也别想好”的泄愤吗?若是上海真的淹了,他在物质上得不到什么满足,可是他可以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啊!这还有没有人性?可以直接骂“没人性”吗?
但贴标签容易,理解难。
怎么来试图理解他呢?可能,大概,或许,他只是累了。
我猜,老乡的这话更像一种“绝望式调侃”。许多老乡在上海打拼,房租压得喘不过气,加班熬到两眼发黑,挤地铁像沙丁鱼罐头。他们嘴上喊着“上海是安徽人的”,心里却清楚自己始终是“异乡客”。上海也始终是上海人的,这是老乡们再怎么努力也是改变不了的。所以,当我们在说“融入上海”时,他或许正被房东涨租、被老板训斥、被地铁人流挤得怀疑人生——那句“坐等海平面上升”,不过是把无力感拧成一句赌气的话。
但这话有毒!毒性还很大!绝望可以理解,可诅咒一座城、两千万人“消失”,就过了火。上海不是完美的,可它承载着无数人的饭碗、梦想和家。我们都知道现在有很多安徽人在上海打工谋生,早餐摊夫妻,凌晨三点揉面熬豆浆;安徽小伙在浦东送快递,攒钱给老家盖房。他们也骂过上海物价高,也夸过这里机会多。真正的建设者,再难也不会盼着别人沉船。因为他们知道,是上海这个平台,才能让他们赚到钱,养活一家老小,他们要依靠和依赖“上海”这个平台。
这个老乡,他会不知道有很多他的安徽老乡在上海打工谋生的么?上海被淹了,遭殃受难的不止是他看不惯的上海人,还有数量这么庞大的他的安徽老乡,他真的会不知道的么?对上海人看不惯,对上海人没感情,巴不得上海人都被淹死,巴不得上海人都死光,可是,你的那些安徽老乡呢?你也看不惯他们,你也对他们没有感情吗?
老乡,为什么你会这样呢?为什么你要这样呢?
与其等海水涨,不如自己先造山。老乡啊,若是家乡现在还比不上上海,可我看过阜阳人在上海开公司、做技术、搞艺术;若是上海太耀眼,但上海也是靠一代代人咬牙拼出来的。眼红别人的灯火,不如点亮自己的蜡烛。 阜阳有颍河有八里河,有万亩良田和千万乡亲——把上海的经验带回去,把阜阳的潜力挖出来,不比等着海水倒灌强?
我真心祈祷安徽风调雨顺,愿阜阳老乡在家门口就能过上好日子。愿阜阳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
![]()
我是云河
日常的生活,随意的心情
4053篇原创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