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首个获批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的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纳入国家医保乙类目录并实行“双通道”管理,本是医保政策向高价抗癌药倾斜、减轻患者负担的重要突破。然而在实践层面,尤其是农村患者群体中,该药的医保落地却遭遇了医院缺药、外购垫付、报销繁琐等多重梗阻,折射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在城乡均衡、流程优化等方面的深层命题。
西妥昔单抗的医保纳入之路,彰显了政策对癌症患者的关怀。2018年原版药物纳入医保,2024年国产版本快速进入目录并于2025年起执行报销,协议有效期至2025年底,医保支付价降至1083-1295元/瓶,较此前大幅降低。“双通道”管理机制的设计初衷更是直指临床痛点——既允许患者在医院药房购药,也可通过医保定点药店获取,破解医院因药占比考核、冷链储存成本等因素导致的药品短缺问题,理论上为患者提供了更灵活的购药选择。对于直肠癌IV期等晚期癌症患者而言,这种靶向药物与化疗方案联合使用,能显著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医保覆盖本应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
但现实却与政策初衷存在明显落差,农村患者成为这一落差中受影响最深的群体。一方面,医院缺药成为常态。由于基层医院药事委员会审批流程漫长、冷链储存运营成本高,以及药占比考核压力,许多县级及以下医院药房难以常态化储备西妥昔单抗,即便患者持有合规处方,也只能被引导至城市定点药店外购,如部分患者需凭省四院处方前往神威药房购药。对于农村患者而言,往返城市药店的交通成本、时间成本,叠加疾病带来的身体不便,构成了第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
另一方面,报销流程的繁琐与不透明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患者的负担。尽管“双通道”政策明确药店购药可享受医保报销,但部分地区医保系统与药店未实现实时联网结算,患者必须全额垫付药费后再申请手工报销。这意味着,一个疗程数万元的药费需由本就经济薄弱的农村家庭先行承担,资金占用压力巨大。而报销所需的材料清单复杂,包括基因检测报告(需确认RAS/BRAF野生型)、特药资格认定表、处方原件、购药发票等,任何一项缺失或不合规都可能导致报销受阻。更关键的是,农村地区医保政策宣传不足,患者往往不清楚报销条件、流程和时限,部分人甚至因信息闭塞而错失报销机会,最终只能承担全额药费。
这种困境的本质,是医疗保障体系的城乡失衡与制度设计的“水土不服”。在资源分配上,医保定点药店多集中于城市,农村地区覆盖不足;医保服务网点下沉不够,农村患者办理特药认定、报销咨询等业务需长途奔波。在待遇公平上,农村居民多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其报销比例(约60%)低于城镇职工医保(约70%),而相同比例的自付金额,对年收入仅数万元的农村家庭而言,经济压力远大于城市家庭。在流程设计上,手工报销的审核周期长达15-30天,且缺乏便捷的线上办理渠道,与农村患者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破解西妥昔单抗医保落地的城乡鸿沟,需要政策优化与实践创新的双重发力。在制度层面,应加快推进医保系统与定点药店的实时联网结算,全面取消手工报销,实现“刷卡即付自付部分”的便捷结算模式;扩大农村地区“双通道”定点药店覆盖,在县域及中心乡镇增设定点药店,减少患者购药距离;简化特药资格认定流程,将审批权限下沉至县级医院医保办,通过线上提交材料、远程审核等方式,降低患者跑腿成本。在政策宣传上,应依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节点,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报销条件、流程和材料要求,发放宣传手册、开展集中咨询,打通政策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在资源保障上,应加大对基层医院冷链储存设施的投入,优化药占比考核指标,鼓励基层医院储备必要的高价抗癌药,从源头减少外购需求。
西妥昔单抗的医保实践,是我国高价抗癌药医保改革的一个缩影。医保目录的扩容让患者看到了希望,而政策的落地效果则直接关系到这份希望能否真正照进现实。对于农村患者而言,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药品纳入医保的政策红利,更需要公平、便捷、可及的医保服务。唯有正视城乡医疗保障的差距,持续优化制度设计、补齐资源短板、畅通服务渠道,才能让西妥昔单抗这样的“救命药”真正惠及每一位需要的患者,实现医保政策“普惠于民、公平公正”的核心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