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有句话这么说:儿纯阳未充,髓海清寒,神机不出牖户。
咱们临床上常见的自闭症孩子,很多眼神游离不看人、表情淡漠,你叫他他不搭理你,还刻意躲着人,一摸小手凉凉的。这些表现在咱们中医看来,就是“督脉阳虚,真火不升,寒凝髓海”的问题。
肾中元阳是一个人生命的根本动力。督脉呢,总管一身的阳气,它沿着脊柱往上走,最终是跟脑子连通的。如果先天带来的元阳比较弱,督脉的气血温通力量就不够。这条路不通畅了,肾里藏的精微物质就送不上去,没法濡养脑髓。
![]()
反过来,阴寒这种病理产物,就会往上走,侵袭到头颅这个清窍之中,最后凝滞在髓海里面。
针对这种情况,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有一温和深远的方剂,名为“肾气丸”。
这个方子本着“少火生气”的宗旨,主要用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这三味药。它们的作用是厚重地滋补肾精,给我们这个髓海打下物质基础。
光填补基础还不够,所以方中配伍了其他几味药,着眼于培补先天之本,旨在温和蒸腾肾中阳气,循督脉徐徐上达,慢慢温化凝结于脑髓的寒气,使元神之府得到清阳之气的濡养,神机渐开。
![]()
门诊医案
这个叫小凯的孩子,6岁9个月,自闭症谱系障碍。
家长说这孩子一直以来身体比较弱,体力不好,精神也容易疲惫。语言发育迟缓和社交障碍都比较明显。
专注力差,兴趣范围很窄,说话速度慢,声音也小。平时喜欢晃动手或者手里的东西,还有啃指甲的习惯,容易焦虑生气的同时又很胆小、容易害怕。
挑食很严重,基本不碰蔬菜。
![]()
四诊合参后,我辨证他这是:先天肾精亏虚,脾土失养,清阳不升,导致髓海失充、神机失用。
开了一个方子,核心思路是温养肾元,健脾升清,佐以安神定志。
用了:熟地黄、山茱萸、山药、麸炒白术、黄芪、当归、石菖蒲、远志、煅龙骨、桂枝等。
治疗转归
随症加减调方两个月后:家长反映小凯的体力有好转,精神疲惫感减轻,啃指甲的次数明显减少。大便不再干结,但专注力改善还不明显,说话声音仍小。脉象细,舌质淡。
去桂枝,加党参、柴胡,继续服用,重在升发清阳。
五个月后:孩子情绪较前稳定,焦虑和无故生气的情况减少,能与家人有短暂的互动眼神,偶尔能跟随模仿发音。
去龙骨,加枸杞子、黄精,制成膏方长期缓调,巩固根本。
治疗思路
像小凯这种情况,他脾肾功能都不足,清阳之气升不上去,神窍得不到濡养,所以会出现精神疲惫、专注力差、语言迟缓等一系列神机失用的表现。
因此,治疗上不能求快,核心在于脾肾同补,充养髓海,升发清阳。通过温养肾元来夯实先天之本,通过健脾益气来巩固后天之本,让清阳能够升发上来濡养脑窍。
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待肾精逐渐充盈,脾土功能健旺,清阳得以布散,神机才能慢慢得到滋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