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错误的决定能毁掉一个政权吗?1950年那个血腥的六月,蒋介石亲手埋下了国民党在台湾衰落的种子。
民国三十九年之春,台北尚处白色恐怖之阴影中,保密局于各处大肆搜捕,抓捕一批潜伏之特工。
![]()
最让蒋介石感到意外的是,“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被抓了起来,这位可是保定军校毕业的高级将领,居然是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吴石189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早年赴日本陆军大学留学,回国后在北伐战争中多次立功,还曾担任第四战区参谋长,参与了淞沪会战作战计划的拟定
![]()
抗战胜利之后,吴石担任“国防部”史政局局长,掌握不少军事机密;到了1948年,他被任命为参谋次长,正式进入国民党军队核心层,成了高层中的一员
蒋介石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在自己身边工作多年的得力干将,早在1947年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借助自己的职务,吴石将众多军事情报传递给了解放军,为渡江战役以及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助力
![]()
抓住吴石之后,蒋介石的第一反应是生气,他在日记中写道:“吴石背叛,实乃我此生最大之耻辱,”被身边人背叛的这种感觉,令向来多疑的蒋介石更加猜忌了。
保密局很快查明,与吴石一起工作的还有联络员聂曦、情报员陈宝仓,以及从香港派来的朱枫。
![]()
朱枫原名朱谌之,1905年出生在浙江镇海,曾在上海开展地下工作;1949年底,被组织派遣到台湾,担负与吴石等人接头的重要使命
这位45岁的女士,具备丰富的情报工作经验,往昔于国统区构建过好几个秘密联络点
![]()
聂曦乃福建人氏,早年投身学生运动,而后成为职业革命者
![]()
给吴石提供不少内部消息的是身为“国防部”情报人员的陈宝仓
![]()
蒋介石欲借严厉手段警示众人,1950年6月10日,他下令于台北马场町公开处决四人,此乃国民党政府迁台后首次公开执行死刑,蒋介石就是要让所有人都明白背叛的下场。
刑场选定于台北市南区的马场町河滩地,此地原是日据时期的练兵场,当日下午,好几百名官员、记者以及民众皆聚集在刑场周边。
![]()
蒋介石心里思忖着,那些“叛徒”面对死亡必定会吓得变了神色,甚至或许会在众人面前求饶,如此便可威慑住欲反对他之人。
事实已然表明,蒋介石彻底错估了形势,当四位烈士被押往刑场的时候,每个人都昂首挺胸,神情跟平常没多大差别,吴石身着一套灰色中山装,脖颈被绳索死死勒着,可他的目光依旧十分坚定。
他在监狱墙上所写的绝命诗已在台北传扬开来,该诗为:“天意茫茫未可窥,悠悠世事更难知。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奇”。
![]()
聂曦显得颇为英武,嘴角浮着淡淡的笑意,仿佛要奔赴的并非死地,而是凯旋之场,《中央日报》记者报道里提到聂某神态自然,一点都不慌张
![]()
朱枫被死死捆着,临刑时大声呼喊“中国共产党万岁!”,那声音清亮响亮,一下子让整个现场都受到了震慑
![]()
而陈宝仓,面对死亡却如老将军般十分镇定,他在监狱中给妻子写信道:“我为理想而死,死亦无憾”,他这般将生死看得淡薄的气概,令不少在场之人皆受触动。
![]()
枪声响起,四位烈士倒在血泊中。蒋介石本想看到的恐惧和求饶没有出现,相反他看到的是坚贞不屈的革命者形象。
次日台湾的各份大报均刊登了行刑现场的照片与报道,未曾料到的是,不少报道在不经意间便凸显出四位烈士的英雄气概。
胡适在看到《自由中国》杂志的相关报道后,私下表示:“如此从容赴死,确是革命者的风范,”甚至一些国民党内部人员也开始质疑这种做法是否明智。
![]()
立法院副院长黄国书私下对友人说:“杀掉吴石容易,但这样的处决方式,恐怕会适得其反”。
民众的反应更是出人意料。原本蒋介石以为公开处决会让民众害怕,结果却让很多人对这四位“叛徒”产生了同情。
台北的茶馆内,众人轻声诉说着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有人言道:“这般方为真英雄”亦有人发问:“若国民党真代表正义,缘何这些人要背离它”?
![]()
蒋介石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吴石案件在国民党内部引起了巨大震动。既然参谋次长都可能是共产党,那谁还能相信呢?官员们开始互相猜疑,人人自危。
“国防部”里头的氛围格外压抑,军官们开会的时候一个个都特别谨慎,就怕说错话被安上“通共”的罪名,那作战计划的制订就变得又慢又小心翼翼,全是因为没人敢去担那个责任
![]()
据中将参谋长彭孟缉事后回忆,吴石事件发生过后,大伙都变得疑神疑鬼的,军事效率明显下降
蒋介石自身也变得更为多疑,他开始频繁更换高级将领,就怕再出现第二个吴石,1951年,他一年之中更换了三任“国防部”次长。今日确定,明日更改的这种做法,使得军队的指挥体系混乱至极
更严重的问题体现在军心士气层面,基层军官目睹连参谋次长都被处决,开始对自身前途心生绝望,“反攻大陆”的口号愈发响亮,不过真正去践行的人却日益减少。
![]()
1954年,“国防部”的一份内部报告显示,军队中消极怠工的情形愈发严重,那种众人皆惧的氛围延续了数十年,蒋经国接班后,即便尝试改革,可问题已然极难解决,国民党内部已然形成明哲保身的文化,官员们惯于不求取功劳,只谋求无过错的行事之法。
1986年,民进党成立时,国民党竟然连像样的反制措施都拿不出来。几十年的内耗和猜疑,已经把这个曾经的革命政党变成了一盘散沙。党内存在不同派别,各自处理自身事务,面对新兴政治力量的挑战,却毫无应对之策
当年那四声枪响,致使四位烈士丧失生命,也令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根基出现动摇,蒋介石妄图用“杀鸡给猴看”的手段巩固自身政权,不过最终却为政权的衰落埋下隐患。
历史有时候真的很讽刺。那个在马场町策划公开处决的政治强人,绝不会想到自己的这个决定会在几十年后让国民党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
当民进党在2000年第一次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也许蒋介石在九泉之下真的会为当年的冲动决定而后悔不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