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爆雷的“华侨系”,还在继续被清算。
一个多月前,创兴资源公司董事长刘鹏,这个A股大佬被带走的新闻,顿时炸了商业圈的锅。
很多人以为“华侨系”的事,已经是过去式了,没想到曾经在“华侨系”手下做事的刘鹏,这会又进去了。
如果大家对他不熟悉的话,那么对“华侨系”实控人余增云,肯定有所了解。
![]()
2023年,余增云砸下5.45亿,成了创兴第一大股东,谁知好景不长,仅一年多,就涉嫌非法集资诈骗潜逃了。
但在余增云控股创兴公司之前,前任老板陈榕生已经挖空心思套现了15亿,留下了一个空壳公司。
其实余增云接手ST创兴公司的真实目的,也是从股市上套现。
但他没有陈榕生那么“幸运”,很快就东窗事发。
余增云跑路后,ST创兴股票在淘宝司法平台被拍卖,利欧集团购买,成为第一大控股股东。
说实话,创兴资源这家上市公司也实在离谱。
忙活半年,公司营收仅有37万,如今刘鹏又进去,ST创兴的股价一泻千里,持股的投资者们,内心拔凉拔凉的。
为什么明明是一家空壳上市公司,还负债累累,却屡屡被接盘,其中有什么秘密?
![]()
说起ST创兴,就不能不说这家公司的前世今生,以及创始人陈榕生。
1985年陈榕生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在厦门外贸工作了七八年,主要从事对日贸易业务。
1992年下海经商,陈榕生创办了大洋实业有限公司,主营对日贸易。
因为对贸易轻车熟路,也靠着多年攒下的销售资源,加上用心,他把一款出口到日本的“烤鳗鱼”卖火了。
![]()
仅用了两三年的时间,销售额就上亿元。两年后,也就是1994年,厦门大洋食品有限公司成立。
之后,陈榕生又开发了以食用菌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出口到日本,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越做越大。
从1996年后,大洋公司每年的营收都能达到3亿元以上。
这时大洋和附近十几家企业联合,成立了厦门大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且在1999年成功上市。
但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众多同行蜂拥而至,大洋的外贸生意极速下滑。
面对这种状况,陈榕生果断向房地产发展,并将公司更名为创兴。
众所周知,陈榕生进军房地产的时间,正好是房地产黄金时代,但是他似乎很克制,一直控制在每年不超过两个亿左右的规模。
![]()
令人意外的是,2006年他以625%的价格收购了一家矿业公司48%的股权,而这家公司背后的实控人就是他自己。
就这样在大家眼皮底下,玩了一个左手倒右手的把戏,钱落入了他的口袋。
从此他开始走上了忙着敛财的路,在2007~2010年间,陈榕生总共套现了5.6亿。
消停了两年,2012年,他又故技重施,用3209%的价格买了一个自己不久前刚买来的矿业公司。
不出意外,这次陈榕生又成功套现了几个亿。
在这之后,陈榕生“老老实实”做生意,再没有类似的动作。
但是经过陈榕生的一番折腾,2015~2017年间创兴亏损,2018年被警告退市,公司成了ST创兴。
一旦上市公司前面加上ST这顶帽子,就表示这家公司有风险。一是投资有风险,二是有被退市的风险。
为了不被退市,2019年陈榕生花6600万元收购了一家装饰公司60%的股权,公司主业变成了装饰装修。
之后公司看起来“运转正常”,直到2021年才摘帽,公司才重新恢复成创兴科技。
这之后陈榕生就像一只有“耐性”的豹子一样,在等待着“猎物”的出现。
直到2023年“猎物”出现,余增云高价收购了他手里的股份,而他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和在美国的家人汇合了。
但创兴科技公司的多舛命运开始了。
![]()
2005年,余增云和杨宇潇一起成立了几家带“华侨”字眼的公司,被称为“华侨系”商业集团。
“华侨系”对外称公司有中国黄金和全国侨联的背景,并且通过侨行天下APP销售理财产品,向公众鼓吹投资黄金茅台稳赚不赔。
2023年,余增云接管创兴科技,当时公司账面总资产额是7亿,但是4.8亿是无法回收的应收账款,账面上可用资金不足500万。
这样的公司状况,余增云硬是往里砸了5.45亿元接管创兴科技。
![]()
估计陈榕生当时心里肯定乐坏了,本来以为猎物不知何时上钩,心里万分焦急,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个“冤大头”。
于是,陈榕生又套现了几个亿,心满意足地飞去了大洋彼岸美国。
大家可能会说余增云也是精英人物,怎么会投资这样一家公司?
其实只有余增云自己知道,他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他买下这个内部已经掏空了的空壳公司,不是为了公司发展,只是想像陈榕生一样敛财套现。
但他没有陈榕生的“运气”,再加上他急于套现,很快东窗事发。
2024年7月中国黄金原董事长的落马,让余增云嗅到了危险信号。他随即于8月与杨宇潇离境潜逃,至今不知所踪。
果不其然,9月,中国黄金又有人应声落马。
此时,投资华侨集团的人们才惊醒,赶紧去平台兑付。
![]()
可是“华侨系”平台陷入了兑付问题,其中,未兑付总额超过70亿元,仅黄金一类就占据了40多亿元。
多家银行把华侨实业告上法庭,让其用所持创兴科技股份还债。
2024年创兴被第二次戴帽,又成了ST创兴,公司净利润亏损且营收低于3亿元。
第一次戴帽的时候,前任陈榕生还有能力脱帽,但这一次余增云还在境外潜逃,肯定回天乏力了。
接下来“ST创兴”,要走向何方?
![]()
救星来了!
今年5月底,利欧董事长王相荣投入1.53亿元资金,收购了ST创兴4200万股股份,借此成功登顶第一大股东。
王相荣不论在泵业还是在投资业,都成绩斐然。
他23岁创立利欧新科水泵研究所,之后产品出口欧洲,35岁公司上市,并且是中国第一家泵业上市公司,到2024年末,利欧市值达到四百亿。
![]()
而关于投资,2016至2018年间,王相荣两次投资了理想汽车。等到其2020年上市时,当初4.5亿元的投资最终带来了高达98亿元的惊人回报。
除此之外,王相荣从2014年到2024年,还收购了20多家企业。
如今这个“投资大王”又投资了1.53亿,成为了ST创兴的第一大股东。
王相荣为什么要投资一个负债累累的空壳公司呢?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先从注册上市公司的繁琐程序和花费的时间说起。
一个公司要上市,审查非常严格,而且周期长,并且在审查期间,一旦财务有小问题,就要重新开始。
这样下来没有几年,公司上不了市。
而如果能买下像ST创兴这样的公司,既能整合资源还可以借壳发展,不但省下很多时间和精力,也等于曲线拿到了进入资本市场的门票。
接下来王相荣首先要进行保壳行动。
如果到今年12月31日,ST创兴公司营收达不到三亿或利润为正(之前是-1371万元),ST创兴照样退市。
这样看来王相荣压力不小,一旦不能保壳,还要搭上之前投资的1.53亿。
不过,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那么王相荣的金刚钻到底是什么呢?
网友们说从他投资收购的公司当中,重新配置资源,放到ST的壳中,一定可以成功。
真是家有黄金,外有戥盘。媒体称上海狮门半导体有限公司,最有可能与ST创兴形成资产整合或业务协同。
因为这家半导体公司专门做车规级IGBT。
这个零件相当于电车的“功率心脏”,新能源汽车电机运转,续航能力都离不开它。
现在IGBT不仅稳量生产,而且每个月给新势力车企供货超过十万台。
![]()
而且IGBT,还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电气系统中,具有高效率,低损耗,高速开关和可靠性高等优点。
如果王相荣把狮门半导体装进ST创兴的壳中,相信这个壳就活了。
此外,王相荣手中还有收购的二十多个企业,不知他会怎样布局?
当然,“投资大王”和“水泵大王”王相荣是怎么想的,我们不知道,只是猜测。
希望利欧集团能给ST创兴公司和股民们带来新希望,也能让利欧集团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资料:
1、新浪财经:《利欧股份王相荣:“泵”出国门“数”立全球》
2、钛媒体:《台州老板“组团”出手!ST创兴易主,“水泵大王”冲刺“保壳战”》
3、乌鲁木齐晚报:《从技术突破到全球认可——利欧董事长引领下的5G工厂实践》
4、21世纪商业评论:《台州老板造水泵突然暴涨260个亿》
作者;lina
编辑:柳叶叨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