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北京有一个地方能够缩影新中国住宅发展的历程,那一定是百万庄。
1950年代,由天安门观礼台设计师张开济规划设计的百万庄小区,被誉为“首都第一住宅区”。它不仅是新中国街坊式社区的起点,更因其独特的围合式院落、地支分区设计,成为当时居住文化的典范。
七十年过去,红砖灰瓦间沉淀的不仅是建筑的历史,更有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这里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故居,是作家曲波、诗人北岛生活过的地方,是“大院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然而,时代在进步,居住标准也在不断提升。曾经的“先进设计”在今天看来,已难以满足现代家庭对独立卫浴、厨房动线、收纳系统等功能的需求。
2013年,百万庄启动城市更新,百万佳苑作为北京市中心城区首个棚改示范项目亮相。它没有选择“大拆大建”,而是在原有空间脉络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既保留地段的文化价值,也注入当代生活的舒适性与实用性。
从“第一部委住区”到“城市更新样本”,百万庄的变迁,是中国城市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缩影。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更新,不是告别过去,而是让历史在当代生活中继续发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