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板输送机减速器异响、断链,多是因轴承磨损超限或链条张紧度失衡导致,检查时得先闭锁停机、挂好警示牌,再用塞尺测轴承间隙,链条垂度必须控制在15-30毫米范围内……”在南阳坡矿“海峰课堂”现场,机电维修导师王海峰指着拆解的减速器部件,向围坐的操作工逐项拆解故障排查与处置要点。这场以“实操为核心、安全为导向”的培训,正成为矿井提升一线技能、保障井下关键设备稳定运行的重要载体。
创新教学模式,精准对接现场需求
打破传统“会议室理论授课”的局限,“海峰课堂”将教学场景直接延伸至机修厂与实操基地,为各区队井下电气作业操作工打造每周二至周四16:00-17:00的“沉浸式学习窗口”。培训筹备阶段,电讯部深入各区队开展需求调研,不仅梳理出井下电机故障、线路短路、开关失灵等高频事故案例,更聚焦操作工日常作业中因技能不熟练导致的“效率瓶颈”与“操作风险”,最终形成“案例讲解+现场拆解+动手实操”的定制化教学方案,确保培训内容与井下实际作业需求高度契合、同频共振。
导师带徒传技,实现技能与安全双提升
“电气设备拆解必须遵循‘先断电验电、后拆解检测’流程,接线作业需逐项核对相位标识,若相位接反,轻则导致设备烧毁,重则引发触电事故!”课堂上,电讯部选拔的12名资深维修师傅以“专职导师”身份,对电气设备拆解顺序、调试检测标准、故障精准定位、工具规范使用等16项关键环节进行“手把手”示范教学。
针对学员操作中出现的验电流程不规范、接线顺序颠倒等问题,导师采取“即时叫停—现场纠错—安全警示”三步处置法,结合井下真实事故案例讲解违规操作的危害,将风险防范意识融入每一个操作细节。“以前遇到井下电机突发停转,光排查故障就得1小时以上,还总担心操作不当出问题。现在跟着师傅实操后,不仅能30分钟内定位故障点,更清楚每个步骤的安全红线在哪。”综采队操作工马亚峰的反馈,道出了学员的共同收获。
通过“看会—模仿练—独立操作—熟练掌握”的阶梯式培养,学员逐步攻克维修技术难点,井下电气设备故障处置效率提升40%,违规操作发生率下降60%,实现“技能提升”与“安全保障”双向突破。
融入降本理念,推动培训成果转化为效益
“判断电机线圈是否报废,需通过‘参数核对—绝缘检测—工况模拟’三维评估,禁止盲目更换新件;导线裁剪需根据接线距离精准计算长度,误差控制在5毫米内,避免耗材浪费。”在“海峰课堂”实操环节,降本增效理念被深度融入教学全流程。
围绕“减少设备损耗、缩短维修时长、降低材料浪费”三大目标,导师针对以往因操作不当导致的电机线圈烧毁、开关元件损坏、导线过度裁剪等问题,现场演示设备精准拆装技巧、可修复部件修复工艺及耗材循环利用方法,教会学员通过科学检测判断元件使用寿命,从源头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据统计,“海峰课堂”常态化开展后,南阳坡矿井下电气设备维修成本同比下降25%,维修时长平均缩短35%,单月减少耗材浪费约1.2万元,实现“技能提升”与“降本增效”的协同赋能,推动培训成果切实转化为矿井经济效益。
文 / 李东臻 通讯员 杨栋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