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哲东渡觅真知,古国迎宾析时弊
伯特兰·罗素1872年出生英国贵族家庭,早年就对西方社会那套东西看不顺眼。工业革命闹腾得热火朝天,资本家们腰包鼓了,工人却在工厂里累得像狗似的。
他从剑桥大学毕业后,没几年就卷进反战浪潮里头,一战打得欧洲鸡飞狗跳,他带头反对,愣是被英国政府扔进监狱蹲了五个月。出狱后,他写的那本《数学原理》,搁现在说就是逻辑学的开山之作,影响了一大票人。
![]()
1920年,罗素接到梁启超和蔡元培的邀请信,那时候中国正闹五四运动余波,知识分子们急着找西方救星。他坐法国邮轮从欧洲晃荡过来,10月13日落地上海。接下来的十个月,他在中国转悠了上海、北平、长沙、济南等地,足迹踩得挺广。不是光跟大知识分子聊天,他还爱钻茶馆酒肆,听小老百姓闲扯淡,笔记记了厚厚一摞。
罗素骨子里带股倔劲,早年撕了家族的贵族头衔文书,就为不背那包袱。他到中国后,第一场欢迎宴上,就摆手说别把我当大师,当学生就行。这话听着谦虚,其实透着股平等味。
![]()
那年头,中国内忧外患,军阀割据,租界里洋人横行,河南旱灾饿死人无数。罗素眼睛雪亮,看得清清楚楚。他不是来旅游的,带了梁启超的信,任务是讲学,顺带诊断一下这个古老国家为啥总起不来。
1921年夏天,在北大红楼的讲台上,他抛出那句名言:“我不愿揭中国人的短,但他们有三个最大的缺点。”这话一出口,知识界炸了锅,有人觉得他戳中痛点,有人觉得他外行瞎点评。可罗素的底子在那儿摆着,哲学家、数学家、反战斗士,他的话分量不轻。
![]()
罗素的观察,扎根于亲身经历。他在武汉见过军阀的排场,公馆里金条堆山,士兵却连枪都锈迹斑斑;在租界街头,目睹洋人欺负中国人,围观者多却无人吱声;在灾区,赈灾款层层克扣,百姓手里剩不了几个子。
这些事在谁眼里都扎眼,他没添油加醋,直来直去。话说回来,罗素自己也承认,西方也没好到哪儿去,议会里议员收贿赂的事儿,他见得多了。所以他的剖析,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是想借镜子帮中国照照自家毛病。那个年代,中国人正迷茫,学西学东学得头疼,罗素这番话,像一盆凉水,浇醒了不少人。
![]()
疏离贪婪胆怯现,根源制度苦难深
罗素点出的头一个缺点,叫“冷漠”,用现在话说就是人情淡薄。他观察到,中国人面对苦难时,往往先顾自家小日子。河南1920年的大旱,饿殍遍野,路边茶馆里地主还照样赌钱喝酒。赈灾粮从官府发下来,一层层过手,到百姓那儿就剩渣渣。
这不是中国人天生没心肝,罗素说清楚了,是日子过得太苦,苦到骨子里,只能像刺猬一样蜷着自保。想想看,那时候军阀混战,农民卖儿卖女,哪有闲工夫管别人家的事?罗素这点,没冤枉人,史料里,灾民自救的记载一大堆,互助社刚冒头就给镇压了。
![]()
第二个缺点,“贪婪”,直指权力那头。罗素在武汉军阀那儿见识过,公馆奢华得像宫殿,手下士兵却穷得叮当响。制度没个笼头,掌权的人就容易伸手多捞点。英国自己也这样,他举例说,议员表面道貌岸然,背地里照样收黑钱。
贪婪不分中西,只看有没有规矩管着。中国那会儿,北洋政府腐败透顶,袁世凯称帝闹剧刚落幕,军阀们又开始抢地盘。罗素没把中国人说成天生贪财,他点的是制度毛病。搁史书上查,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就是冲着这股贪风去的,可惜内斗太多,成不了气候。
![]()
第三个,“胆小”,听着刺耳,其实罗素转了个弯,说这是种智慧。中国人面对洋人欺凌时,围观的多,站出来的少。租界里,洋商推搡苦力,没人敢理论。可他又抬出历史,元清两代,少数民族打进来,骑马射箭的蒙古人、清兵的旗帜,最后全给汉文化融了进去。硬碰硬吃亏,用时间熬着,才是长久之道。
罗素这话说白了,就是柔韧劲。想想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没直接硬扛到底,而是慢慢学起西方的船坚炮利。胆小?不,是战略眼光。罗素没美化谁,他直戳当下乱象,但也承认这背后有文化积淀。
![]()
这三个缺点,其实罗素的原意是帮中国自省。他在《中国问题》那本书里写得明明白白:中国不是白纸,得留住自家根儿,别一味抄西方作业。话说回来,这些毛病,搁任何国家都可能冒头,关键看怎么治。
罗素的剖析,有逻辑有深度,不是空谈。他从灾区贪腐到租界退让,一层层剥开,根子都指向制度和苦难。接地气地说,就跟看病似的,先找准病灶,再开方子。中国知识分子那时候,正纠结救国路子,罗素这镜子,照得人心里亮堂。
![]()
镜鉴百年启新途,种子落地育华章
罗素1921年8月离开中国,轮船开走时,他对梁启超说,中国的出路在留根。他这趟讲学,影响可没就此打住。回英国后,1922年他出《中国问题》,书里头对中国政治、文化剖析得透彻,军阀割据的乱象、儒家忍耐的韧性,全都写进去。
金岳霖、冯友兰这些大牛,受他影响,用逻辑分析法搞中国哲学,新儒学就这么起来了。庚子赔款那事,1924年英国议会讨论怎么花,有人想建教堂,罗素跳出来反对,说给中国办教育才靠谱。后来真这么干了,清华学校就靠这笔钱建起来,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摇篮。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罗素跟爱因斯坦、杜威联名写公开信,骂日本披着文明皮行野蛮事儿。这信传遍全球,帮中国拉了不少国际声援。罗素一辈子没忘中国,晚年还老提东方智慧。
他的三个缺点,搁百年后看,已不是短处,而是转化的优势。冷漠那股自保劲,成了社区互助的底子;贪婪的教训,推着制度改革往前走;胆小的柔韧,演成外交上的战略定力。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现在经济腾飞,靠的就是这股子韧劲儿加改革。
![]()
罗素的批评,没一丝恶意贬低,他是真心想帮。立场上,他站东方这边,强调中国得做最好的自己。想想看,那时候西方列强欺负中国,他反战反殖民,早年就为爱尔兰独立发声。
现在,他的书还值得翻翻,不是教条,而是提醒:问题总有,关键是直面。中国的路,走得稳当,从五四到改革开放,一步步来,没抄谁的作业,全是自家琢磨。罗素这老外,意外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过客,却留下了实打实的印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