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两篇文章,都涉及到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
一篇是宋清辉写的,题为《教育的本质不是“筛选”,孩子绝不能被迫迎合、病态适应》;
一篇作者网名为月落星沉,文章题为《教育的目的,从不是“淘汰人”,而是“成就人”》。
宋清辉的文章依然是兔尾巴那么短,月落星沉则是长篇大论。
而无论是宋清辉的兔尾巴,还是月落星沉的长篇大论,其实都是多余之谈。关于教育的本质,教育专家们早就说清楚了。
![]()
进入近现代以来,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教育专家。那都是真正的教育专家,绝非现在网络上所谓的专家。
对于中国的教育人来说,最熟悉的教育专家,莫过于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了。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说过,教育的本质在于克服人的动物本能、发展人的全部本性,并通过让儿童始终体验到尊严感来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所谓和谐发展,包括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使得学生在某方面有特别发展。
中国教育深受苏联教育的影响,所以中国教育提出的目标,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里说的: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所以,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早就研究论证清楚了,不需要谁再来“启蒙”。而且现在的教育也正是以此为目标的,开设了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各个课程。
同时,中国的教育也继承和发扬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培养学生的特长。
![]()
宋清辉近代以自封“经济学家”的身份,连续发了很多批判应试教育的兔尾巴帖子,把应试教育说得一无是处,如今又改口说“应试教育固然有其必要性”,可见其自相矛盾?
宋清辉为什么会自相矛盾?因为他还不具备深度讨论教育的能力。讨论经济,他可能有点肤浅的认知,但对于教育来说,他是一个门外汉,不过拾人牙慧而已。
对于应试教育的批判,教育界早就在二十多年前进行过猛烈地批判,一度彻底否定应试教育,把素质教育、快乐教育、赏识教育捧上神坛。可是后来如何?
如今,快乐教育、赏识教育已经没多少再提了,唯有素质教育还屹立不倒。而素质教育之所以屹立不倒,那是因为已经调和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承认素质教育也需要考核,问题在于修正考核的目的、方式、频率等。
宋清辉胡扯什么学生不能“被迫迎合、病态适应”,不懂得任何教育都必须也必然要有一定的评价标准。没有评价标准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当然,评价标准不是哪个人随意制定的,而是根据教育规律、学习规律制定的。
所以,宋清辉的所谓批判应试教育,本质上不过是抒情泄愤而已,对于教育发展根本没有建设意义。
![]()
这个网上,有太多不懂教育的人在讨论教育,没有建设性,说是“妄谈”毫不为过。真正的教育研究,在正规教育期刊上与教育专著里。网上谈论的,都不过去结合一些教育现象、社会现象表达感慨。
而即便是表达感慨,有些人也说不到点子上。比如宋清辉和这个月落星沉。
教育的本质当然不是筛选,教育的目的当然不是淘汰,这是对教育的最基本的正确认知。但是,如果只看到这一点,甚至执拗地坚持这一点,那就太肤浅了。
为什么?因为无论是筛选,还是淘汰,都是不可避免的。进步、发展与筛选、淘汰,这是一体两面,无法切分。
只不过,筛选、淘汰并非来自于教育,而是来自于社会。教育不过是社会的一个部门而已,教育的存在,归根结底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的筛选和淘汰,必然要传导至教育,所以义务教育之后要分流,高中教育之后要分专业。
![]()
《教育法》第一条说: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教育法》之
第四条第一句话说“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第五条第一句话说“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十一条第一句话说“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
我想各国教育法都会有类似规定,因为各国发展教育,都是为了本国社会发展,是为了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
所以,社会必然要进行筛选和淘汰。而且这种筛选和淘汰,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而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比如现在,有的行业不景气,需要的人才数量下降,那么就会有很多人即便是硕士博士,也会被淘汰。
教育的本质,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种奢望。绝大多数人接受教育,目的就是就业,因为必须解决生存问题。只有到了共产主义实现的时候,人不再为生存所威胁,那时候也就不存在筛选和淘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