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在跳水运动中再贴切不过。11月6日晚,广东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内,第十五届全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上演了一场“神仙打架”。
决赛落幕,全红婵/王伟莹组合最终位列第五,这个结果让不少观众直呼意外。细数这场比赛,着实诞生了两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不可思议”。
![]()
其一,这对组合从预赛第三到决赛第五的明显滑落,着实出人意料。要知道,就在一个月前的队内测试赛中,她们还曾跳出过接近360分的优秀成绩。短短数周,状态起伏如此之大,让人不禁要问:究竟发生了什么?
其二,全红婵在比赛中的身体状况令人揪心。镜头捕捉到她多次揉捏脚踝的细节,这让观众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水花消失术”的代言人,正带着伤病在战斗。联想到她随后因伤退出女子单人10米台的赛事,更让人感叹运动员光鲜背后的不易。
![]()
这场比赛也揭示了三个不容置疑的“不争事实”。
第一,陈芋汐的稳定性堪称教科书级别。无论搭档是谁,她总能保持高水准发挥。这次与掌敏洁搭档,两人以350.22分的绝对优势夺冠,再次证明了她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技术功底。
第二,双人跳水的灵魂在于同步。全红婵/王伟莹组合在之前的团体赛中,就曾因同步分偏低引发热议。这次决赛,两人在动作节奏和入水时机上仍显生疏,可见新老选手的磨合仍需时日。
第三,伤病永远是运动员最大的敌人。全红婵的脚踝伤病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常年高强度训练带来的损耗,在这个赛季集中爆发。这也提醒我们,在期待运动员创造佳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她们的身体健康。
从专业角度看,全红婵此次失利暴露出运动员培养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新老选手配合需要更系统的训练方案,伤病预防需要更科学的管控体系。
展望未来,全红婵当务之急是彻底养好脚踝伤势,同时与新搭档加强同步性训练。考虑到她的年龄优势和技术潜力,只要解决这些问题,完全有能力在下次奥运周期重返巅峰。中国跳水队需要从这次比赛中吸取经验,进一步完善双人项目的梯队建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