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美国已成功登月,为啥中国迟迟没能实现,要到2030年才可以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
中国则计划2030年实现中国人的首次登月,中国第一次载人登月与美国首次载人登月,相隔了60多年。
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仍然没有第二个国家实现载人登月,那么中国现在是什么原因,导致无法实现登月的。
很多人会拿中国和美国的登月计划对比,其实两者的路线完全不同,实用价值也各有侧重。
自从美国实现载人登月后,就再也没有进行第二次载人登月了。
对于美国而言,载人登月更多是一场实力的宣示,是其向国际社会彰显国家强盛的有力方式,以此巩固自身在全球的地位。
美国载人登月
![]()
美国载人登月
美国计划 2027 年再次登月,但目前面临诸多拖延,中国 2030 年前的目标虽然晚了 3 年,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成功概率反而更高。
中国则引入了商业航天力量,计划登上月球后建立科研基地,这也是中国计划在月球上常驻的开端。
中国计划在2030年之前建成月球永久基地
中国计划在2030年之前建成月球永久基地
然而,当实现于月球常驻之后,一系列棘手的困难便会产生。
就比如说人类登上月球后,怎么保证食物和水源的正常需求。
![]()
总不能从地球上把人类需要的资源,输送到月球上去吧,那这得损耗多物资、资力。
首先中国在技术上就面临了很多困难。
嫦娥五号、六号已经能从月球采样返回了,为啥载人登月还这么难。
答案很简单 ——“带物” 和 “带人” 完全是两码事,无人探测器坏了最多是任务失败,可载人登月要保障宇航员的生命安全,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是致命的。
嫦娥五号
嫦娥五号
要上月球,首先得有个 “力气足够大” 的火箭,能把飞船和着陆器送到月球轨道。
![]()
这个 “力气” 有个专业指标叫“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简单说就是 “火箭能把多少吨的东西送到月球附近”。
我国“梦舟”返回舱的重量是7吨,而“揽月” 登月舱就更大了,达到了26吨,现在要解决的就是返回舱和登月舱的载荷问题
可咱们现在的主力火箭:长征五号(送嫦娥五号上月球的火箭),地月转移轨道运力只有 8 吨,连着陆器都送不上去。
长征二号 F(送航天员上空间站的火箭),运力更是只有 8.6 吨(近地轨道),到月球轨道直接 “缩水” 一半以上。
长征二号 F
长征二号 F
我国目前正在研制“长征十号”,这枚火箭身高 92.5 米,比 30 层楼还高,捆绑两个助推器,一子级装了 7 台发动机,总推力接近千吨。
![]()
更关键的是,它的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刚好达标 —— 能稳稳扛起 27 吨载荷,把梦舟飞船和揽月着陆器送向月球。
值得高兴的是,长征十号已经在 2025 年已经点火成功两次。
成功验证了 7 台发动机并联工作的可靠性,最长一次点火时长达到 320 秒,相当于模拟了火箭起飞到助推器分离的全过程。
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火箭动力系统成功闯过关键考验,为后续载人航天登月打下了基础。
长征十号首次点火成功
长征十号首次点火成功
其次就是把人送上月球,得先解决 “活下去” 的问题。
![]()
月球环境有多恶劣,白天温度高达 127℃,能把鸡蛋烤熟;晚上低至 - 183℃,比南极还冷;而且没有大气层遮挡,宇宙辐射是地球的几百倍,长期暴露会损伤人体细胞。
加之低重力环境影响,宇航员的骨骼与肌肉会急剧流失。与此同时,他们在心理层面还需承受长时间封闭环境带来的孤独之感,面临着身心的双重考验。
嫦娥四号拍摄月球表面
嫦娥四号拍摄月球表面
面对这一困难,也做出了方法,为飞船和着陆器特制“保温服”,采用多层隔热材料,此材料可有效抵御巨大温差。
其次是辐射防护,中国团队发现月壤中的钛铁矿能有效屏蔽辐射,未来可能会用月壤做防护层,既减重又防护。
还有生命保障系统,空间站已经实现了水和氧气的部分循环利用,载人登月会在此基础上升级,让水的循环利用率达到 90% 以上,减少携带量。
![]()
中国载人登月任务宇航服
中国载人登月任务宇航服
但还有两个问题没完全解决:一是长期低重力对人体的影响,目前只能通过宇航员在太空中锻炼来缓解,但还没有根治的办法。
二是心理干预,宇航员要在封闭环境中待十几天甚至几十天,如何通过虚拟现实、远程通信等方式缓解孤独感,还在不断研究中。
中国登月服外观
中国登月服外观
除了以上没解决的困难、或有困难但有突破的以外,还有的就是中国已经完完全全解决困难。
![]()
就比如说地球与月球之间的通讯,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后,总要和地球有实时通讯吧,这就发挥出了地月通讯的能力。
中国地月通讯能力取得成功
中国地月通讯能力取得成功
中国通过“鹊桥一号”和“鹊桥二号”,成功实现了地球与月球的实时通讯能力,这项技术的成功也标志着,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这项能力的国家。
就连之前登月成功的美国,都没有这项能力。
登月设备登月
登月设备登月
![]()
还有就是环月轨道精准对接技术,载人登月中国选了个稳妥方案:用两枚长征十号分别发射 “梦舟载人飞船” 和 “揽月着陆器”,两者先飞到月球轨道。
然后在 38 万公里外的太空完成对接,宇航员再从飞船转移到着陆器里登月。
我国已经成功了几次无人登月项目,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环月轨道精准对接技术已经非常熟练了。
中国玉兔号月球车
中国玉兔号月球车
看完这些难点和进展,2030 年前载人登月,中国有技术、有进度、有底气,但仍需要攻克最后几个关键技术。
从现在的进度来看,长征十号预计 2027 年前后首飞,之后会进行无人登月验证,再开展载人登月任务,时间节点刚好能赶上 2030 年前的目标。
![]()
坚信在2030年的某一时刻,我们将于新闻报道中目睹这一盛景:中国宇航员从容步出揽月着陆器,稳健地踏上那片神秘而广袤的月球表面。
而这背后,是 “稳扎稳打” 的中国智慧,更是 “探索不止” 的人类精神。
信源:环球时报 中国将如何建“广寒宫”?揭秘月球“盖房神器” 2025-07-08
国际在线 国际首个!我国成功构建地月空间三星星座 还有一批新突破 2025-04-16
新华网 科学与健康|新目标!我国新一代载人登月运载火箭研制再突破 2025-08-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首次登陆月球 2023-05-2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