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四季之尾,本义是“终”,一年结束了。 从我国甲骨文字形可以清楚看到,“冬”字像一段绳子两头上打结,表“结束”之意,人们将农作物收割后收藏起来,也有庆祝冬藏“拜冬”的民俗。 冬季的开始为“立冬”。 古代不少书法作品出现“冬”字写法,别看这寥寥五笔,精彩尽显! 一起来看看!
01
甲骨文
![]()
甲骨文的“冬”字,
作“结绳记事”的解释,
又像冰凌,又像悬挂冬藏的腊肉,
有意思吧!
02
汉武威王莽新简《仪礼》
![]()
03
汉隶《石门颂》
![]()
果然被誉为“草隶”,
《石门颂》的冬字够豪放!
04
东晋王羲之
![]()
05
智永《千字文》
![]()
06
欧阳询《千字文》
![]()
上下对比,能明显看到欧阳询学隋人的影子。
07
颜真卿
![]()
碑版“冬”字,斑驳拓片似下雪,浪漫。
087
唐代柳公权
![]()
09
北宋苏轼
![]()
苏大才子,很实在的“冬”,富有弹性。
10
北宋米芾
![]()
米芾这个“冬”字质朴简洁,运笔明朗。
侧锋撇画直接转中锋,对比强烈。
11
元代赵孟頫
![]()
赵孟頫的字,就是清秀。
12
明代王宠
![]()
这“冬”字很王宠,
可惜英年早逝,越看越觉得可惜。
13
清王铎
![]()
应该是王铎蘸墨刚落笔,
涨墨效果佳,浓浓冬意。
142
清代乾隆
![]()
乾隆的“冬”字,气势开张,气息隽永,
属于乾隆书法里比较精彩的单字,争气了。
152
现代启功
![]()
启功先生的“冬”字,
个人风格很明朗,亦不失精彩。
![]()
立冬,立,建始也,立冬过后就开始正式进入冬天了,秋尽冬来,寒风料峭,只愿这个冬天少些寒意,人心都能温暖。
《立冬》
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之夜,懒于写新诗,围一个小炉,温一壶美酒,醉看那一地的雪花竟像月光一般。不禁想起了家乡。
《立冬即事二首》
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细雨生寒,草木青黄,春去冬来,独闻一绽梅花香。寒冷之节也能生出好心情。
![]()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秋天的最后一日,立冬的前一日,清霜冷絮裯,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唯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
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在满塘残荷的秋尽之时,迎来了冬的脚步,冷霜带来侵骨的寒冷,可寒冷不能击退读书之心,犹自燃起小火炉,临窗好读书。
![]()
《立冬日作》
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诗人室小难容膝,墙低只及肩,生活上的艰辛并不就此打败诗人,相反诗人心境上是乐观欣然的。
《立冬》
左河水
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
四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备收藏。
北风呼啸,天气已经十分的寒凉,树上的黄叶随着北风飘落,人们也正在忙着修筑堤坝,农家也趁着天儿好晒万物以备冬天这个寒冷的季节!
![]()
《立冬日野外行吟》
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野外漫步行吟之感。此时正是秋冬交互之际,乘月外出游玩,虽说风景尽少,但却别有一番趣味。
《早冬》
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老柘树虽然叶子黄了,但仍然像初生的一样。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不知不觉走入酒家。
《立冬》
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秋风吹尽,黄叶丹枫,好一片荒凉的景象。今宵寒,点一盏禅灯,遥看半轮明月,似比昨夜更寒。立冬之时,犹是寒冷至,已到添衣时。
(来源:书法家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