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猫这玩意除了不会说话,其他都跟人一样一样的!
——萌爪君
作者:echo
本文由萌爪医生团队原创,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hi@wecarepet.com
萌爪君最近在给自家猫子减肥,今天一大早就看到人家在自己的饭盆前等着了。突然我就想到一个问题:
你说,猫有时间概念吗?
正确答案是有的,而且概念还挺明确。
![]()
2017年,瑞典农业科学大学的一项研究就测量了两组被单独留下的猫的行为特征。⬇️
实验选取了14只猫和14位主人,让主人分别离开猫咪30分钟和4个小时,来观察每次相聚后猫咪的反应。
除了在实验开始的30分钟里有一些轻微的不安外,这两组猫在实验结束之前表现出几乎相同的行为,它们基本上没有感觉到压力或焦虑。
![]()
在与主人团聚后,单独呆了4个小时的那组猫比只呆了30分钟的那组猫表现出更多的亲切行为,比如打呼噜和伸展身体。
所以由此总结,小猫咪们是能够理解你们的分别的。而且还可以分辨出不同时间跨度的,离开得越久,猫咪就会越想念人,相聚后也会表现得更兴奋。
![]()
那么,小猫咪们是如何判断这个时间的长短呢?
有一种说法是,猫咪感知时间的方式和“帧率”有关,类似拍照或拍视频的原理。在相同时间里,猫咪能捕捉到的画面数量越多,它对时间的感知就越敏锐。
这里的 “帧率” 其实是临界闪烁频率(CFF),这种频率也是衡量中枢神经状态的指标之一。
![]()
相关研究显示,猫咪等小型动物的临界闪烁频率比人类更低。这让它们会觉得时间流逝得更慢,连人类离开的时长,在它们感知中也会变得更长。
博主@Lydia Yang也以亲身经历给出的答案,却让很多人眼眶一酸——
投喂流浪猫7年间,由于工作原因,她无法保证每天18点到达,但不管是提前还是“迟到”,猫咪们都会在老地方等她。
![]()
知乎@Lydia Yang
还有一个说法是:动物对时间的理解与计算,是内部生物钟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部因素:生物钟
核心是生理节律的自然驱动,比如饥饿时要进食、困倦时需睡眠,以及进食后多久会再次饥饿、睡眠多久能恢复精力、何时需要排便等。
![]()
外部因素:环境与行为线索
自然环境变化:包括昼夜交替(天黑、天亮)、气温波动(中午最热、半夜最冷)等。
人类行为规律:比如人类睡醒前的动作变化、上下班时间、给猫咪喂食的固定时段等。
社会环境动态:例如楼下宵夜烧烤开场、工作日早高峰的车流、深夜的安静氛围等。
这些内外因素结合,为猫咪提供了判断时间的关键依据。
![]()
比如说你每天6班下班到家,这时候窗外天黑了,屋外陆陆续续有邻居回来的动静,外面的车声更响了,这些都是它们的记忆点。
所以这次你9才回家,小猫咪就知道今天的你下班晚了。
![]()
在咱们离开的时间里,小猫咪可精明着呢,无时无刻不在计算着时间。
所以此时正在外面奔波的你,一定要早点回家哦,小猫在等你~
如有误欢迎指正!
\ | /
“萌爪君今天怎么没推送?”
因为你忘记给我设置星标啦~
由于微信改版,没有设置星标的小伙伴
会很容易错过萌爪的推送哦~
赶快按照下图操作,就能第一时间见到萌爪君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