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天津滨海鲤鱼门文旅商业街区一度陷入沉寂,斑驳的渔港建筑下游客寥寥,特色业态断层,沦为被遗忘的城市角落。而如今,这里灯火璀璨、客流如织,非遗工坊内人声鼎沸,沉浸式演艺场场座无虚席,海鲜美食香气四溢,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鲤鱼门用一场精准施策的转型,完成了惊艳蝶变。
![]()
转型之初,运营团队直面“设施陈旧、服务单一、文化挖掘不足”三大症结,精准锚定“服务提质+文化赋能”双核心破局。在服务升级上,团队搭建精细化服务体系,推行“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双维培训,打造出一支既能提供规范服务,又能深度展示渔港文化的复合型队伍。创新设立“文化服务岗”,工作人员身着特色服饰,以多类NPC像“敖丙”、“夜叉”等角色与游客互动,让服务自带文化温度。同时优化便民流程,推出涵盖行李寄存、应急医疗、非遗体验预约、旅游咨询等十余项服务的“一站式便民包”,将游客咨询响应时间压缩至1分钟内,投诉处理满意度提升至98%,用优质服务筑牢口碑根基。
![]()
记者同步采访了,鲤鱼门文商旅街区的服务中心主任:司佳圆,司主任表示:
为激活街区活力,运营团队深度挖掘渔港文化与本土IP资源,推动文化与业态深度融合。精心策划“开海节”等特色活动,在核心节点增设临时服务点与文化导览站,组织专业讲解员带领游客探寻渔港历史、打卡特色场景。针对夜间运营特点,团队优化街区灯光指引系统,联动安保、医疗等部门建立“夜间应急响应机制”,配备充足的应急设施与人员,让游客夜游更安心。此外,引入文创、非遗、特色餐饮等多元业态,打造“沉浸式演艺+主题消费”的闭环体验,让游客从“匆匆过客”变为“深度参与者”。
![]()
一系列转型举措成效显著,如今的鲤鱼门已然成为京津冀地区炙手可热的文旅目的地。曾经沉寂的渔港街区,凭借精准的运营策略、优质的服务体验与丰富的文化内涵,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华丽转身,更成为区域文旅复苏、存量资产盘活的标杆范例,书写了“老地标”焕发“新活力”的精彩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