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三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4840万台,同比增长3%,而中国手机品牌的成绩亮眼,前五大中有四个来自中国,vivo还荣登榜首。
然而,中企在印度市场上却面临着让人意想不到的考验,究竟遭遇了什么呢?
![]()
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现状
可以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是庞大且潜力无限的,2025年的第三季度出货量达到了4840万台,比去年同期还增长了3%,这其中,中国手机品牌表现尤为亮眼。
在前五大手机品牌中,有四个都是中国的,vivo更是厉害,卖出了970万台手机,市场份额都快到20%了,稳稳地占据了第一名,小米和OPPO也不差,和vivo一起并列排在第三名。
而vivo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全都依靠在印度市场的精心布局。在北方邦,vivo建设了两座大工厂,前前后后一共投资了超过400亿卢比,工厂占地有219英亩,而这两座工厂不只是生产手机的地方,更是vivo扎根印度的标志。
![]()
不仅如此,vivo积极地和当地供应商、渠道商合作,一起推动本地化的生产和服务,靠着这个,vivo能更好地了解印度消费者的需求,也能更快地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里。
然而,这其中也隐藏着让人意想不到的风险,vivo的深度本土化投入,就像将大量的筹码押在了印度市场这张赌桌上,印度政策的每一次微调,都可能让vivo多年的布局化为泡影。
一旦政策风向转变,vivo可能面临资金冻结、业务受阻等困境,多年心血可能付诸东流,这种不确定性,时刻提醒着它印度市场的复杂与凶险。
![]()
中企面临的挑战
事实上,中企想要在印度市场中发展,是真的不容易,vivo和小米就是典型的受害者。
就说vivo,2022年时,印度执法局说vivo“洗钱”“逃税”,一下子就把vivo的119个账户给冻结了,还冻结了46.5亿卢比的资金,这一下可把vivo打得有点懵。
到了2023年10月,情况更糟了,印度政府又逮捕了包括1名中国公民在内的4名vivo雇员,让vivo在印度的处境雪上加霜。2024年,指控更是升级,涉案金额提至7000亿卢比。
vivo为何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呢?这和关联交易披露有关。印度方面认为vivo通过海外公司转移利润,即便vivo极力辩解,也因关联关系披露不充分而陷入被动。
按照印度法律,vivo可能会被罚三倍的钱,财产还可能被没收,光是“犯罪所得”就被估值了2024亿卢比,这让vivo背负着沉重的包袱。
![]()
小米也未能幸免,“伪报特许权使用费”的指控也让它陷入泥潭,尽管小米称大部分资金是合法专利费且获批准,但印度执法局仍认定需补税罚款。
不仅如此,小木有460多亿卢比的资金受限,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让小米十年经营成果面临化为乌有的风险。
事实上,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从很久之前开始,印度政府就以“国家安全”“技术主权”为名,构建了针对中企的多层政策壁垒。
这背后,和印度复杂的政治和经济情况有关,从政治方面来说,印度社会对外资的不信任不是一天两天了,印度的政府既想靠外资来发展经济,又怕外资把关键的产业给控制了,影响国家的安全和经济独立。
![]()
尤其是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打出“对华经济脱钩”口号,民间掀起“抵制中国货”浪潮,即便OPPO赞助印度板球国家队,都会被扣上“中国人控制印度”的帽子。
从经济方面来说,印度希望通过外资来实现产业升级,可本地的企业实力不够,无法和外资竞争,所以政府就用一些比较强硬的政策,逼着外资转让技术,在本地生产。
可这么做反而适得其反,把那些真正能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长期投资给吓跑了,2024—2025财年印度净FDI暴跌了96.5%,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
可以说,中企在印度的这场较量,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过程,中企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灵活地应对政策和法律方面的挑战。
印度政府也应该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营造一个稳定且公平的市场环境,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双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