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红色精神传承,扎实推进学风建设,11月5日下午,在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系主任钱春莲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任马力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主持艺术两专业大一和部分大二、戏剧与影视专硕70余人前往上海电影博物馆开展联合研学活动,通过实地探访、短视频创作、现场出镜报道等形式,以专业实践赋能思想成长,让红色基因融入学风建设,这次活动充分发挥了广电与播音两专业融合实践优势,将课堂理论与现场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同学们在知行合一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专业本领。
![]()
上海电影博物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影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声光电相结合的展陈方式,重现百年上海电影的魅力,是上海电影乃至中国电影最为重要的展示窗口之一,已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步入博物馆宏伟的展厅,仿佛穿越了一条光影交织的时间长廊,同学们瞬间被浓厚的艺术与历史氛围所感染,组队合作,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创作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同学架起设备,精心构图,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出镜主播和报道,力求让声音与厚重的历史背景产生共鸣。播音与广编同学强强联手,交织成一首独特的实践交响曲。
![]()
![]()
![]()
展厅里暖黄的灯光洒在泛黄的纸页上,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乐谱就放在中间,音符旁边,还能看到作曲家当年用铅笔修改的淡淡痕迹。同学们都屏住了呼吸,有人轻轻把手指贴在玻璃上,跟着默念歌词。当激昂的旋律在展厅响起,那声音好像穿过了几十年的时空,同学们集体肃立,瞬间眼眶泛红。原来历史从未远去,它随着每个跳动的音符流淌至今。
![]()
![]()
广电编导专业同学们的镜头聚焦在《乌鸦与麻雀》的拍摄通告单上——这张泛黄的纸片上,详细记录了场景调度、灯光要求,甚至标注了演员的走位细节。同学们仔细研究着这些记录,通告单上的每一个字,都体现了老一辈电影人对创作的严谨态度。
![]()
![]()
《大闹天宫》的展区前围满了人,手绘原稿上,孙悟空的金箍棒线条凌厉,色彩依旧鲜亮,同学们对着分镜稿热烈讨论着镜头转换的精妙之处;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的工作笔记上,详细标注着不同角色的语气变化,同样吸引了众多同学的目光;在配音间里,同学们还亲身体验了经典影片《追捕》和《叶塞尼亚》的配音,语气中充满了对前辈专业素养的由衷敬佩,以及对那段光影岁月的深深怀念。
![]()
这次沉浸式的教学实践,不仅让同学们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了创作养分,更通过跨专业的协同作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鲜活的实践成果,深刻体会了红色电影文化的当代传承与艺术表达的无限可能。同学们在这场红色电影之约中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在上海电影博物馆的时光长廊里,用声音传递情感、用影像记录故事,让学风建设与红色传承相互助力、共同提升。
图文 | 熊耘丰、蔡镐泽
编辑 | 王欣怡
审核 | 朱文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