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初的中国海军装备动态,为全球防务观察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内,首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刷涂舷号“18”后首次公开亮相,港口搭建的红色观礼台清晰昭示入列仪式已近在眼前;与此同时,台媒爆料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拆除甲板施工棚,即将开启海试征程。
这两艘“大平板”巨舰同步推进关键节点,不仅点燃军迷热情,更以“航母+两栖攻击舰”的双轨突破,勾勒出中国海军远洋化转型的清晰脉络——在全球范围内,能同时推进如此量级的两型主力舰艇进程,唯有中国海军具备这样的工业实力与战略布局能力。
作为中国航母发展的“第三极”,福建舰的核心突破在于电磁弹射技术的国产化应用,这让它与辽宁舰、山东舰的滑跃起飞模式形成代际差异。这艘满载排水量约8万吨的巨舰,创造性地采用“常规动力+电磁弹射”的组合方案,打破了“电磁弹射必须绑定核动力”的西方技术迷思,实现了动力系统与弹射效率的高效平衡。
![]()
电磁弹射系统的加持,让福建舰可支持歼-35隐身舰载战斗机、空警-600舰载预警机等重型机型以满油满弹状态起飞,彻底解决了滑跃起飞模式下舰载机“载重受限、效率偏低”的痛点,大幅提升了舰载机的作战半径与火力投送能力。舰艏“18”舷号的亮相,意味着其海试科目已基本收尾,即将成为中国海军远洋打击群的核心枢纽。
与福建舰的远洋核心定位形成互补的,是076型“四川舰”的跨界创新。这艘满载排水量约5万余吨的两栖攻击舰,吨位不仅超过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更以“两栖投送+无人机航母”的复合设计,开创了全球舰艇发展的新范式。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甲板上配备的完整电磁弹射器与阻拦索系统,根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分析,这套长度约110米的弹射系统可支持25吨级舰载机起飞,搭配已曝光的阻拦装置,让“四川舰”具备了固定翼飞机起降能力。
![]()
尽管没有斜角甲板,但通过弹射器布局优化与甲板调度设计,该舰可同时完成无人机起飞与直升机回收作业,作战效率较传统两栖攻击舰实现倍增。在搭载能力上,“四川舰”的机库可容纳20-30架直升机与10-20架固定翼无人机,两栖投送端则能搭载4艘726型气垫登陆艇及上千名作战士兵,实现“航空作战+立体登陆”的双重覆盖。
两舰的真正战略价值,在协同作战中得到最大化释放。在台海、南海等战略方向,这种协同形成了“制权-投送-控制”的完整闭环:福建舰率先凭借空警-600的预警能力与歼-35的隐身优势夺取制空权、制海权,为“四川舰”的登陆行动扫清空中与海上障碍;“四川舰”则通过攻击-21无人机执行前沿侦察与精确打击,弥补航母在低空、近岸区域的监控盲区,同时快速投送登陆兵力完成阵地控制。这种搭配既避免了单一航母打击群“重制权、轻投送”的局限,也解决了传统两栖编队“缺掩护、缺突击”的短板。
福建舰入列在即,“四川舰”海试临近,这两艘巨舰的登场绝非孤立的装备升级,而是中国海军战略转型与国家海洋利益拓展的关键支撑,其战略意义可从技术突破、体系升级、战略威慑与远海保障三个核心维度深度解读。
![]()
从技术自主与战略主动权维度看,双舰的亮相标志着中国彻底打破了西方在高端舰艇核心技术领域的垄断,掌握了战略装备发展的“话语权”。福建舰创造性实现“常规动力+电磁弹射”的技术组合,此前全球仅有美国将电磁弹射与核动力绑定,中国的创新路径不仅降低了高端航母的研发门槛与使用成本,更证明了在关键技术领域“不跟随、走自主”的可行性。这意味着中国可根据自身战略需求灵活迭代航母技术,无需受制于西方技术标准。
076型“四川舰”则以“两栖攻击舰+电磁弹射”的跨界设计,开创了全新舰种范式,西方海军从未在5万吨级两栖舰上集成弹射系统,这种创新直接填补了“远洋两栖作战缺乏持续航空掩护”的战略空白,让中国在两栖作战装备领域从“追随者”变为“规则制定者”。技术自主带来的不仅是装备性能的提升,更让中国在地区海洋事务中拥有了更强的技术话语权,削弱了外部势力通过技术封锁遏制中国海军发展的企图。
从作战体系升级维度看,双舰推动中国海军从“单一舰种支撑”转向“多元体系协同”,形成了覆盖近海、远海的全维作战能力。此前辽宁舰、山东舰与075型两栖攻击舰虽已服役,但滑跃航母的制空制海范围有限,传统两栖舰缺乏航空突击能力,难以形成体系化的远洋作战集群。福建舰的弹射能力让舰载机作战半径拓展至1000公里以上,搭配空警-600的预警覆盖,可构建远海“空中防护网”;076型则以无人机与直升机的协同,填补了近岸到远海的“航空支援断层”。
两者协同形成的“航母打击群+两栖打击群”复合体系,既能在台海、南海等近海方向构建“制空-制海-登陆”的闭环作战链条,又能在远洋组建具备持续作战能力的机动编队,彻底改变了中国海军“近海强、远海弱”的能力格局,实现了“近海防御”与“远洋护卫”的战略衔接。
![]()
从战略威慑与利益保障维度看,双舰的部署直接提升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与海外利益的战略主动性。在台海方向,福建舰的制空制海能力可有效遏制外部势力从远洋介入台海事务,076型的立体登陆与无人机突击能力则强化了“全域登岛、立体投送”的实战能力,形成“外阻干涉、内固主权”的双重威慑;在南海方向,双舰组成的编队可长期部署于南沙、西沙海域,通过舰载机与无人机的广域监控,提升对岛礁的管控能力,应对各类海上维权场景。
更重要的是,双舰的远海作战能力为“一带一路”海上通道安全提供了硬核支撑。从亚丁湾护航到海外侨民撤离,福建舰可提供远程空中掩护,076型则能执行物资投送、医疗救援等多样化任务,让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从“参与者”变为“核心贡献者”,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到海洋安全实践中。
综上,福建舰与“四川舰”的双舰合璧,不仅是中国海军装备发展的里程碑,更是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跨越的具象化标志。它们以“技术创新为骨、体系协同为脉、战略需求为魂”,构建起攻防兼备的现代化海军作战体系,未来随着两舰融入实战化训练,中国海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能力将持续跃升,为全球海洋安全稳定注入更坚实的中国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