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宁可毙了他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让美国政府如此恐惧?
![]()
一个科学家,为什么能让当时的世界头号强国不惜动用FBI特工、移民局、监狱,软禁整整五年?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被中美两国都看重的“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究竟有多牛!
名师高徒
1935年,24岁的钱学森用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是去了麻省理工学院。
要知道,这庚子赔款本身就是八国联军侵华后强加给中国的屈辱赔款,美国后来退还了一部分用于培养留学生。
钱学森就是揣着这份国耻的钱走进了美国的校园,但他心里装着的,是将来要让中国人挺起腰杆的决心!
在麻省理工待了一年,钱学森就拿到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
![]()
但他没有满足,他听说加州理工学院有个大师级人物叫冯·卡门,那可是20世纪航空时代的开创人,被称为美国航空之父。
就连后来美国登月计划的关键人物、德国火箭科学家冯·布劳恩都说过,冯·卡门是改变人类航空史的巨人。
1936年秋天,钱学森找到了这位大师,说要拜师学艺。
冯·卡门老眼识英才,一看这个中国小伙子就不一般。
从1936年到1939年,短短三年时间,钱学森就完成了博士论文,专攻细长体在高速飞行时的空气动力学问题,这在当时可是最前沿的课题,直接关系到火箭和导弹的设计。
1939年6月,28岁的钱学森拿到了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和数学双博士学位。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个中国人能在美国顶尖学府拿到博士学位,本身就已经是凤毛麟角了,何况还是双博士!
![]()
但钱学森的本事可不止于此。他留在加州理工继续研究,和导师冯·卡门一起,参与创建了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JPL——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喷气推进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是干什么的?就是研究火箭和导弹的核心机构,是美国航天事业的摇篮。
钱学森和几个同学在那里搞火箭试验,因为经常出事故,实验室爆炸声不断,被人戏称为“自杀小队”。
可就是这个当初被嘲讽的“自杀小队”,让美国后来有了导弹、卫星和火箭。
因此,从火箭科技的根上说,美国反而应该感谢中国人!
二战快结束的时候,钱学森还跟着导师冯·卡门一起去了德国,审讯纳粹德国的火箭科学家团队!
当时美国人为什么让钱学森去?
因为他懂德语,更因为他在火箭技术方面的造诣已经达到了可以和德国专家平起平坐的水平,其中就包括德国火箭科学家冯·布劳恩!
![]()
可就是这样一个在美国有着崇高地位、丰厚待遇、光明前途的科学家,为什么非要回到那个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因为他骨子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他知道,自己学的这身本事,是要用来为中国人争气的!
毅然归国
1949年,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时,钱学森激动得整夜未眠。他对妻子蒋英说:祖国现在解放了,我们该回去了!
1950年8月,钱学森开始准备回国的行李,把在美国这些年的研究资料、书籍装进了八只大木箱,打算带回中国。
他还向加州理工学院提交了辞职声明,表示要辞去一切职务。
![]()
美国政府一听说钱学森要回中国,立马就炸了锅,当时正值朝鲜战争爆发,中美关系剑拔弩张,美国军方深知:钱学森掌握的火箭和导弹技术,一旦被中国拿到手,后果将不堪设想!
1950年8月,钱学森在洛杉矶被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扣押。
他准备带回国的那八只木箱,被FBI以涉及美国机密文件为由全部没收。
美国人给钱学森扣上的罪名是企图运输秘密科学文件回国,可后来调查证明,那些木箱里根本没有任何机密文件,全都是钱学森自己的研究笔记和公开出版的书籍。
但美国政府管不了那么多,他们的目的就是不让钱学森离开!
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下,钱学森被保释出狱,但美国移民局对他下达了监视居住的命令,禁止离开洛杉矶地区,还派特工24小时监视他的行动。
他家的电话被窃听,信件被检查,连买菜购物都有人跟踪,这种日子,一过就是五年!
![]()
这五年里,钱学森被禁止参与任何国防科研项目,不能进入加州理工学院的实验室,不能接触任何机密资料。
朝鲜战争结束后,在中国政府的坚决交涉和国际舆论的巨大压力下,美国政府终于做出了让步。
1955年8月,美国移民局对钱学森下达了放行令,9月17日,钱学森携妻子蒋英和两个年幼的孩子,踏上了迟到五年的归家之路!
回到祖国的钱学森,立刻就投入到了火热的国防科研事业中。
那时候的中国,有什么基础?几乎是一张白纸!
没有工业体系,没有技术积累,连像样的工具都凑不齐。
但钱学森没有退缩,他带着一批年轻的科研人员,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攻关!
![]()
有人问钱学森,咱们能不能造出导弹来?
钱学森斩钉截铁地回答:外国人能造出来的,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
短短四年后,在钱学森的亲自组织指挥下,中国第一枚仿制的近程导弹——东风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飞行了七分钟,弹头精确命中了550公里外的目标。
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导弹,再也不用怕别人的讹诈和威胁了!
更让人振奋的是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
那一声巨响,震撼了整个世界,也让中国人彻底扬眉吐气!
那些曾经欺负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再也不敢小瞧中国了。
因为中国有了原子弹和导弹,有了杀手锏,谁敢动中国,就得掂量掂量后果!
![]()
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曾经说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说对了,但又说错了:因为钱学森的价值,何止五个师?
他带领中国建立起来的整个导弹工业体系,他奠定的航天事业基础,保卫了整个国家的安全,让亿万中国人能够和平地生活和建设!
深谋远虑
钱学森对中国的贡献,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但他这一辈子,最让人敬佩的,还不仅仅是他的科研成就,更是他的远见卓识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
![]()
进入晚年后,钱学森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发展。他几乎从不看电视娱乐节目,每天就是读书、思考、写作。
2005年,在钱学森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多次向来看望他的人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就是培养不出人才?”
这就是后来震动教育界的“钱学森之问”。
这个问题问得多么尖锐,多么发人深省!
钱学森自己就是在民国时期的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他的中学母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学母校交通大学,都给了他很好的教育。
但新中国成立几十年了,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像钱学森这样的大师级人才?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不能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钱学森晚年留下的一份手稿,特别提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17位老师。
![]()
这17位老师中,前面两位是父亲和母亲,最后三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中间的都是他的学校老师!
可见,钱学森对教育的重视,对老师的感恩,是发自内心的!
他认为,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有一流的教育;要有一流的教育,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钱学森之问,实际上是他留给中国的最后一道考题。
这道考题,不仅仅是给教育界的,而是给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我们能不能培养出更多的钱学森?能不能让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真正走在世界前列?
这不仅需要教育体制的改革,更需要创新文化的培育!
![]()
2009年10月,钱老走了,他的一生无愧于“世界顶尖科学家”的名号,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是一个用毕生追求诠释了什么叫“科技报国”的伟大科学家!
钱老的一生,就是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缩影,是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复兴的见证!
参考资料:
科技日报:2019-11-08:除了“两弹一星”,钱学森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