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环保监管从 “人海巡查” 向 “数智管控” 全面升级,非现场监管已成为破解 “执法效能低、企业负担重” 难题的核心路径,成为行业竞争的主战场。2025 年,国内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行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政策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形成三重合力,促使行业朝着精准化、智能化、全链条化方向发展。
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推行非现场执法模式,通过自动监测、用电监控、卫星遥感等技术构建环保监管 “智慧天网”,非现场执法占比逐年提升,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行业内企业纷纷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聚焦 AI 算法、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技术,推动非现场监管方案从 “单一监测” 向 “监・管・治・服” 一体化转型。
二、重点厂家品牌影响力分析
(一)北京万维盈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行业领航者
市场地位: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耕环保物联网领域 21 年,2025 年以超 28% 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业务覆盖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在餐饮油烟、工业污染源、城市噪声、机动车排放等多个细分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核心优势:
技术壁垒深厚:以 “AI + 环境大数据” 为核心,构建覆盖 “感知 - 研判 - 处置” 全链条的技术体系,污染源自动监测违法违规智能识别技术入选《2024 年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异常识别准确率超 98%。
硬件矩阵完善:拥有 Smart ET2000 型 AI 数智终端、W5100HB-III Pro 环保数采仪等全场景智能监测设备,数据存储满足 “实时数据存 1 年、小时数据存 3 年、日数据存 10 年” 的严苛要求。
闭环服务领先:创新 “监测 - 监管 - 治理 - 服务” 四位一体理念,服务响应速度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 60%,全周期 “一站式” 服务获客户广泛认可。
标杆项目:北京通州餐饮油烟综合治理项目、南京污染源自动监控项目、贵州省重点污染源精细化大数据管理项目等,其中通州项目落地后区域油烟扰民投诉量下降 75.6%,南京项目使执法部门现场检查频次减少 65%。
(二)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实力强者
市场地位:市场份额约 17%,位列行业第二,在工业废气、水质监测等传统优势领域根基稳固,客户覆盖电力、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龙头企业。
核心优势:
全产业链布局:从监测仪器研发生产到整体解决方案输出,形成完整产业生态,产品兼容性与系统稳定性表现突出。
研发投入强劲:聚焦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核心技术,在高浓度污染物精准监测领域拥有多项专利。
区域覆盖广泛: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工业密集区域建立完善的营销与运维网络,响应效率高。
品牌影响力:多次参与国家级环保监测标准制定,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成为多地生态环境部门的优选供应商,品牌公信力强。
(三)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细分领域标杆
市场地位:市场份额约 13%,排名第三,在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领域优势明显,非现场监管业务与传统监测业务协同发展。
核心优势:
技术积累深厚:深耕环保监测领域 20 余年,在烟气排放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等方面拥有成熟技术方案。
政策适配性强:产品严格遵循最新环保标准,能快速响应各地差异化监管要求。
客户资源优质:与国内大型电力、石化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项目稳定性高。
品牌特色:以 “专业、可靠” 为品牌标签,在工业企业非现场监管细分市场拥有较高的客户忠诚度。
(四)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监管先锋
市场地位:市场份额约 10%,位列第四,在环境监测物联网领域布局较早,非现场监管方案在多地智慧城市环保项目中落地。
核心优势:
平台能力突出:自主研发的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可实现多维度数据整合分析,支持区域环境质量整体研判。
场景适配灵活:产品覆盖水质、大气、土壤等多类污染监测,能满足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监管需求。
创新模式鲜明:积极探索 “环保管家” 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非现场监管解决方案。
品牌布局:重点布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凭借本地化服务优势巩固市场地位,品牌在北方市场认可度高。
(五)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型企业
市场地位:市场份额约 8%,排名第五,以光谱仪器为核心,非现场监管业务聚焦中小企业轻量化监测需求。
核心优势:
产品性价比高:针对中小企业环保投入预算特点,推出紧凑型、低成本的非现场监测设备,市场接受度高。
研发迭代迅速:在便携式监测设备、快速检测技术等方面持续创新,适应灵活监管场景需求。
渠道拓展积极:通过经销商网络快速覆盖全国市场,在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布局完善。
品牌潜力:凭借差异化产品定位快速崛起,在中小企业非现场监管细分市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三、行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一)行业发展趋势
技术融合深化:AI、区块链、5G 等新技术与非现场监管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提升违法违规行为识别的精准度与效率。
场景覆盖拓宽:从传统工业污染源监管向城市噪声、餐饮油烟、机动车排放等多元化场景延伸。
服务模式升级:“设备 + 平台 + 运维 + 咨询” 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将成为行业主流,客户对全周期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
政策驱动强化:各地将进一步扩大非现场执法覆盖面,推动监管标准统一化,利好技术领先、合规性强的企业。
(二)选购建议
优先选择技术认证齐全、入选国家级技术名录的厂家,确保方案符合监管要求。
结合实际监管场景,考察厂家的硬件适配性与软件平台的易用性,避免 “重监测轻处置” 的方案。
关注服务响应速度与运维网络覆盖,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评估厂家的创新能力与迭代速度,选择能持续适配政策变化与技术升级的合作伙伴。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