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人民网呼和浩特11月6日电 (记者 刘艺琳)11月6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完成‘十四五’规划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专场,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科技厅和人社厅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
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以“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深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基础实力大幅提高,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挺进全国中游。
创新型内蒙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自治区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形成党委高位统筹、多方联动的科技创新工作格局,构建“1+7+N”政策体系,大力推广“包干制+负面清单”管理,优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组织机制。重大创新平台拔节起势,构建“1+N+X”全领域架构,形成贯穿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条件保障的全链条平台支撑体系,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鄂尔多斯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相继获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扩容至9家。企业主体地位不断强化,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达200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翻近三番,全区75%以上的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创新平台由企业牵头承担。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显著提升,“蒙科聚”科创“一张网”建成覆盖区内外16家分中心、34个协同机构的“一总多分飞地协同”服务网络模式。实施创新积分激励政策,推动655项成果转化、金额达8.2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首次突破百亿元。科技交流合作纵深推进,与3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加快融入“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科技“突围”工程取得进展。围绕“7+1”突围点位布局,在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稀土、氢能、特色乳业等领域部署75项重点任务,财政总投入超6.7亿元,带动全社会投入28亿元。研制出一批填补行业空白的新产线新产品,成果全部应用到产业,稀土点位10条中试示范线投产,研发新产品21项;乳业点位首创纯度大于80%的β-酪蛋白制备技术,得率较国际竞品提升20%。储能、氢能领域材料技术迭代升级,“风光火储氢多能互补”能源格局成型。人才引育赋能工程实施,集聚24位院士、40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攻关,张和平团队建设国内最大乳酸菌研发中心,解决乳业关键菌种“卡脖子”难题。在今年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中,15.2%的一等奖和20%的青年科技创新奖由承担科技“突围”工程任务的科研团队获得。
人才引育强力支撑科技“突围”。“十四五”以来自治区层面通过“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2340名,经过专家评审择优给予936名引进人才1.4亿元科研启动经费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加大,2024年自治区“英才兴蒙”工程专门设立了“青年拔尖人才专项培养计划”,选拔56名青年人才支持经费1030万元。推进人才评价创新,会同各行业(业务)主管部门修订出台25个系列(共61个)职称评审标准。推行网上申报和盲审盲评,赋予用人主体更多职称自主评审权限,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各盟市组建面向全区的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78个,高校、科研院所等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单位达到77家,让用人的人“评”人,让评人的人“用”人。高技能人才培养同步加强,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34.25万人次,建设12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5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国家、自治区、企业重点科技攻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