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人民网呼和浩特11月6日电 (记者 刘艺琳)11月6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完成‘十四五’规划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专场,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科技厅和人社厅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
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自治区紧紧围绕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持续构建引育留用一体化的人才工作大格局,人才资源总量达346.5万余人,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内蒙古制定《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人才新政“30条”对接“科技兴蒙”行动,形成富有内蒙古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2024年,原“草原英才”工程全面升级为“英才兴蒙”工程,出台《关于实施“英才兴蒙”工程若干政策的意见》,在经费支持、培养激励、礼遇优待等方面提出12条富有含金量的政策举措。改革试点工作同步开展,选取11个地区单位先行先试,畅通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十四五”以来自治区层面通过“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2340名,526名人才破格获评高级职称。
“英才兴蒙”工程取得显著进展。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区常态化开展人才认定工作,共认定一至六类高层次人才7564名,其中从事生态环境、现代农牧业、新能源等关键领域人才占比46.6%。政策兑现力度空前,2024年以来给予刚性引进人才科研经费1.03亿元,约为政策出台前三年总和的2倍;2025年统筹利用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支持区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补贴4074万元。人才礼遇保障持续优化,依托“英才兴蒙”服务平台为所有认定人才赋予“人才码”,累计提供医疗保障、金融服务等3400余人次。
博士后培养体系更加完善。自治区将博士后人才纳入“英才兴蒙”高层次人才支持范围,构建“建站配经费、进站发补贴、在站给资助、出站助科研”的全周期培养支持体系。“十四五”时期,累计投入博士后工作经费5300万元,较“十三五”增长19倍。平台载体覆盖面不断拓展,围绕重点产业链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41家。目前,全区已在矿产加工、新能源、农牧业等行业建立5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内蒙古大学等6所高校建成3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积极推动工作站与流动站“联培联用”,实行双合作导师制,促进高校科研资源与企业技术需求有效对接。“十四五”时期累计培养博士后309人,较“十三五”期间增长了61.8%,特别是全职博士后培养人数增长了228%。在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内蒙古取得一金一铜的历史最佳成绩。
下一步,自治区将充分发挥“英才兴蒙”工程的引领作用,持续优化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