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铁六局石家庄公司在石衡沧港城际铁路东庄跨京台高速公路特大桥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凭借三项精准的技术创新,将日均施工效率从2.5根提升至4.2根,成功破解了长期困扰项目的效率难题。这一成果不仅远超建设单位“日均4根”的硬性指标,更为这条河北重要城际铁路的建设按下了“加速键”。
![]()
该项目需完成360根钻孔灌注桩施工。前期施工时,完成25根桩耗时10天,日均仅2.5根,远低于“日均4根”的要求。攻关小组对施工流程进行拆解后发现,桩底沉渣过厚、泥浆性能不达标是核心瓶颈,传统的清孔不彻底以及凭经验调浆的做法难以解决这些问题。
针对这些症结,攻关小组推出了三大技术创新举措:其一,创新“前置控渣清孔工艺”。摒弃传统成孔后简单清孔的做法,在成孔后将钻头提升至孔底10-20cm处,保持慢速空转并维持循环清孔不少于30分钟,利用泥浆循环动力充分携带沉渣,从源头减少沉渣量。这使得后续二次清孔时间大幅缩短,单桩清孔效率提升超过50%。其二,建立“全过程泥浆动态管控体系”。不再依赖经验调浆,而是全程监测泥浆粘度、比重、胶体率、含砂率等关键指标,实时调整泥浆池配比,确保泥浆能充分护壁,彻底解决缩孔问题。质量验收时间从2.4小时压缩至0.4小时,验收一次性通过率达100%。其三,优化“冲击式灌注清渣细节”。灌注前精准控制导管底部至孔底距离为30-40mm,储备足量混凝土确保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1m以上,借助混凝土巨大冲击力溅除残余沉渣,实现“清孔-灌注”无缝衔接,避免沉渣反复清理。
这三大创新举措实施后效果显著:完成20根桩仅用时5天,日均达4根;累计完成58根桩时,日均效率升至4.2根,提速68%,360根桩提前58天完工,节约人工费5.8万元。
目前,项目攻关小组已对本次验证有效的核心技术成果进行了梳理。该方案实操性强且经济性好,为滨海平原等复杂地质铁路大规模桩基施工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解决了“沉渣控制”“泥浆护壁”等行业难题,丰富了城际铁路桩基技术储备,为同类工程提速提供了可推广的参考。(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吕康)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